河北抗旱浇地超2000万亩
河北日报讯(记者苑立立 通讯员任树春)开机、通水、连接输水软管……7月5日,来自滹沱河的清水缓缓流入衡水市饶阳县留楚村的田间地头。
“天气炎热,玉米苗儿正是缺水的时候。”正在浇地的村民王笑说,与过去用井水浇地相比,如今引滹沱河水灌溉,省时省力,还省钱。
水源和引水工程是有效开展抗旱工作的关键。去年年底,饶阳县滹沱河水系连通工程完工后,共为沿河两岸建设18个扬水泵站、连通10条干支渠,进一步改善了沿线农田灌溉和引水补水条件,打通了沿线渠道“毛细血管”,提升了农业用水保障能力。
今年夏收以来,饶阳县水利局提前谋划,利用滹沱河水系连通工程,引滹沱河水1200万立方米,有效解决了4个乡镇18万亩耕地灌溉用水问题,及时为干旱农田“解渴”。
笔者从省水利厅获悉,今年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151毫米,比去年同期少33%,特别是入汛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为56.5毫米,比去年同期少68%。受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影响,全省大部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
针对旱情,河北于7月1日18时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同时,省水利厅对全省干旱防御工作进行多次部署、多次调度,要求各地强化监测预警,优化水源配置,最大程度减轻旱情影响。
各地水利部门全力以赴做好现有水利基础设施的维护、检修工作,提高各类设施的完好率,并根据旱情、水源条件和水利设施供水能力,合理调配水源,扩大灌溉面积。全省大中型水库结合度汛要求,最大限度挖掘抗旱供水潜力。各地利用河道上游来水和槽蓄水量,尽量扩大沿线灌溉面积,保障秋粮生产。同时,省水文勘测研究中心启动应急监测机制。自3月1日起,该中心利用188个土壤墒情监测站点,科学研判旱情发展趋势。
省水利厅还通过有序科学调水等各项措施,积极抗旱保民生。数据显示,6月以来,全省大中型灌区供水近4亿立方米,引黄调水超1亿立方米,为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等地灌溉水源,全省抗旱浇地超2000万亩。
此外,在今年年初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特大抗旱补助资金1000万元,实施28项抗旱应急项目的基础上,省财政厅近日紧急下达应急抗旱资金1000万元,安排17个县实施抗旱应急项目,支持当地抗旱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