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点一滴”打造“节水之城”
你知道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可用作小区花草树木的浇灌吗?
5月8日,笔者在石家庄市桥西区发源小区看到,清亮的灌溉用水从滴管式管道喷射而出,洒向花丛。河北旅投世纪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发源物业管理处工程部经理陈云飞告诉笔者,这些水其实是经过处理后的厨房生活污水。
在发源小区南区,笔者看到一处中水处理站。陈云飞介绍,雨水管道的雨水和污水管道的厨房生活污水,都在这里集中起来过滤,然后进入生化池进行生化处理,祛除异味、杀死有害菌、滋生有益菌,再利用曝气泵加压,往水中不断吹入氧气,进一步滋生有益菌,经过这些工序处理后再进行消毒,处理完毕后就可以进入中水池储存备用,用来滴灌小区的花草树木。
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水是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今年5月9日至15日,是第30个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主题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节水型城市”。
近年来,为解决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河北省以创建节水型城市为抓手,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城市节水工作,统筹做好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用水效率、海绵城市建设、污水再生利用以及水环境等方面工作成效明显,有力推动河北省城市高质量发展。
深入挖掘海绵设施节水潜力,实现雨水资源科学收集与利用
近段时间,迁安市园林绿化中心的雷燕峰和同事,正对滨湖东路东侧绿化带景观工程中的蓄水池和雨水罐进行维修保养,确保管路通畅,迎接雨季的到来。
走进这个占地26.7公顷的项目,三处景观湿地可以调节公园内部小气候,约20000平方米的下沉式绿地能储存近10000立方米的雨水,植草沟能储存约675立方米的雨水,4个较大型的蓄水池以及6个雨水罐通过储存雨水,也起着提高场地内径流控制率的作用。雨水通过场地内植草沟、生物滞留池、下沉式绿地等一系列低影响开发措施的净化、传输、调蓄,最终服务于园区植物浇灌和生态厕所冲洗。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解决城市“水问题”的总钥匙,是一项专业性、复杂性极强的系统工程。河北省发挥迁安市海绵城市建设国家试点示范作用,深入挖掘海绵设施节水潜力,实现雨水资源科学收集与利用。全省推广迁安市8个技术成果,将迁安市海绵城市建设改革经验列入省委改革办第一批复制推广改革经验目录,促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省设市城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完成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加强污水处理及尾水资源化利用
每天,衡水市高新区滏东污水处理厂不仅接纳高新区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还能生产出2500立方米可在一定领域再利用的中水。
该污水厂的再生水利用项目将污水处理厂的出水(类四类水)作为原水,经过超滤、反渗透工艺后达到中水回用标准。这些中水目前主要用于河北凯德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和中节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的生产用水以及园林绿化和道路清洁洒水。
滏东污水处理厂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企业生产用自来水为8.84元/吨,而中水为3.75元/吨,企业使用中水不仅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节约水资源,同时也为中水产水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
在做好水资源节约利用的同时,河北省大力开展城市污水处理及尾水资源化利用,强化水资源生态保护。自2019年河北省开展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以来,全省设市城市累计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102个,累计消除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覆盖空白区31平方公里,城市、县城建成区内黑臭水体全部消除,进一步规范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明显提高。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水资源保护利用
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的基础骨架,也是保障城市用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设施。今年河北省20项民生工程中的老旧管网改造、雨污分流改造、城市生活水源置换工程均与供水保障相关,通过持续开展城市公共给排水设施建设,提升水资源利用效能,保障城市生产生活用水。
聚焦市政老旧管网“跑、冒、滴、漏”等问题,自2018年起,河北省连续三年开展市政老旧管网改造专项行动,三年改造供水管网1503.6公里,有效避免了水资源浪费。为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效能,河北省还结合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和排水防涝工作要求,集中推进城市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完成改造3901公里。
城市水源置换工程是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也是提高城市供水保障水平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河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狠抓公共供水设施建设,已建成城市公共供水厂193座,综合生产能力达到613万立方米/日,建成供水管网2.2万公里,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今年,河北省计划扩建5座水厂、新建10座泵站、建设改造622公里公共供水管网,将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城市江水置换全覆盖。
目前,河北省10个缺水型设区市均已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其中唐山、廊坊、石家庄、沧州、秦皇岛、衡水、邢台、邯郸和迁安已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命名为“国家节水型城市”。下一步,河北省将巩固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鼓励县级城市申报节水型城市,全面推动节水型城市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河北日报记者 宋平 通讯员 陈鹏 崔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