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您来到邯郸之窗! 

探访石家庄医废处置中心:日清涉疫医废11吨 每天都在挑战极限

来源:中新社编辑:保存2021-01-18 17:19:20
分享:

  (抗击新冠肺炎)探访石家庄医废处置中心:日清涉疫医废11吨 每天都在挑战极限

  中新社石家庄1月18日电 题:探访石家庄医废处置中心:日清涉疫医废11吨 每天都在挑战极限

  中新社记者 鲁达 王天译

  自1月5日起,李红强已经12天没有回过家了。十六七个小时的工作强度,让他感到每天都在挑战极限。一开口,他的声音已经嘶哑。

  1980年出生的李红强是石家庄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医废处置中心的一名司机。石家庄疫情暴发后,该公司承担起包括河北省胸科医院在内的3家新冠肺炎疫情定点救治医院及石家庄市内部分隔离酒店等涉疫垃圾的处理工作,日处理任务约11吨,其中每日来自3家定点医院的涉疫医废就有5吨多。

  由于这些涉疫医废很多直接来自确诊患者,传染风险极高,不仅需要专业的密闭仓储物流运输,对搬运人员的防护和体力要求也非常高。

  该公司党支部副书记郑军说,为做好抗疫工作,公司上级单位石家庄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从集团机关和各子公司抽调青年骨干力量充实到抗疫一线。“处置中心的厂区内有一百人,都是男同志,以‘80后’为主。”

  戴口罩,穿防护服,然后戴头套、护目镜、手套,18日清晨,匆匆吃过一口早饭的李红强熟练地把自己“武装”起来,在给车辆进行全面消杀后,驱车驶向40公里外的河北省胸科医院。一个来回80公里,他每天至少要跑3趟。

  “一开始,我也感到害怕。”李红强说,但当他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赶来支援石家庄的时候,他不怕了,“咱不能给石家庄丢人!”

  上午9点,处置中心的中控室内,大屏幕上的实时监控数据不断变化,监控区域内,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紧张地忙碌着。

  戴上双层口罩后,记者感觉到呼吸开始吃力,护目镜里面也很快蒙上一层雾气。“必须穿上防刺靴子,在处理车间内万一踩上针头,没这靴子麻烦就大了。”公司总经理吕向东说。

  穿戴好防护设备后,记者来到医废物品处置厂区4楼的处置室。在这里,黄色的垃圾箱分上下两层摆放在处置车间。吕向东说,垃圾桶内既有市民核酸检测的废弃物,又有确诊患者的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这些医废将通过投料口投入立式旋转热解炉内,高温焚烧后的炉渣经检测合格后进行掩埋,除尘袋内的有害物质则继续进行无害化处理。

  来自医院的涉疫医废必须在12小时内处理完毕。每一个垃圾桶,从卸车到投入焚烧炉,最少要经过3次消毒。现场的工人说,为了完成这些工作,大家吃饭都尽量少喝水,防护服一穿就是五六个小时,每人每天都要工作十六七个小时。

  “中午半个多小时的吃饭休息时间,会拿起手机看看,回复一下家人的留言,等晚上下班时,往往已经后半夜了。”正在忙碌的白东亮说,因为每天接触高危医废,他们工作之余的时间均处于一种“隔离”状态。

  临近中午,一辆从河北省胸科医院运输涉疫医废的车辆开进处置中心的专用通道内,白东亮和同事们又忙了起来。半吨多的医废卸完后,汗水顺着头套的缝隙往下淌。

  隔着防护服,记者看不清他们的脸。工人们说,为避免家人担心,他们都没说自己的工作内容,“没啥说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大家团结一心,争取春节前‘打退’疫情,回家和老婆孩子团圆。”一名背对着记者正在给垃圾桶消毒的工人说。(完)

相关文章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人民路新时代商务大厦10楼 客服热线:0310-3181999
邯郸之窗  www.hdzc.net  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在线交流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61号 冀ICP备120155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