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认为,“道”是永恒的和不变的,能量是无限的。所以“道”可通天入地。中国以“道”服人心,以“合”幻贵,“德”贯穿中国几千年,贯通中国由古到今。
“道”者,自然也,是一切事物的本源,是终极的真理。唯道,可以通天地。
“静”的一种状态——清静无为,老子主张天道自然无为,主张心灵虚寂,坚守清静,复返自然。
静是与躁相对的,无欲又是与有欲相对的。
在人生修养的领域中,老子反对因欲望而引起的躁动。
在老子看来,人生而静是人的天性,躁是因人感于物而引起的不安定的状态。
在“见素抱朴”四个字中,“见”指见地,观念、思想谓之见,“素”乃纯洁、干净,“朴”是未经雕刻、质地优良的原木,见素抱朴正是圣人超凡脱俗的生命情操。
老子警醒世人要认识到声色货利之可畏,向着外物的追求是一条无止境的道路,只有得自性之足才能成就自然无为之道。因此,对于欲的去除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佳质深藏,光华内敛,一切本自天成,没有后天人工的刻意造作,这是老子所主张和倡导的做人之道。
虚心,方得映万法。人要虚心上进,才能应对一切事物及其现象。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虚其心”,是虚掉自己的心知,“弱其志”,是削弱自己的意志;
因为心知一起执着,意志一定跟进,且志在必得会带出人为造作,走向争名逐利的不归路。
人间街头的名利,看似魔幻,实则虚幻。
“实其腹”和“强其骨”,是因“虚心”“弱志”的消解和放下,而朗现生命的自然。
如果心是满的,那就进不了别的东西了,必须得虚心。
茫茫人海中,总有一山更比一山高,没有人能够达到绝对的巅峰,要不断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借人之智,修善自己。
千万不要做固步自封的愚昧者,应时刻抱着“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心态向人虚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