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河是流经邯郸的主要河流之一,其中复兴区段沿河分布着20多个村庄。近年来,复兴区把沁河郊野公园作为邯西生态区的重要节点,实施河道疏浚等生态修复工程,打造“生态片区、湿地公园、滨河景观”,带动周边村庄发展生态游、乡村游。“打造过程中注重对原有树木的保护,对树干胸径达到20厘米的树木进行编号,尽量避免毁坏、移植,最大限度保留原始风貌。”复兴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冬介绍,该区在沿途建设了20多处景亭、景廊和平台,建设车行桥和人行木桥16座,使游人能够徜徉其中。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邯郸科学推进森林城市、水生态修复等生态文明建设工程,让良好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城在林中,在优先保护自然资源不被破坏的基础上,邯郸结合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建设,为城乡居民能够呼吸新鲜空气、养生休闲的生态游憩场所,满足市民亲近自然的需求,增加自然资源的惠民效益。
“公园有东、南、北三个入口,每天上班从公园穿过,看着绿树红花,一天的心情都很舒畅。”邯郸市民王先生穿行的龙湖公园,位于该市主干道人民路与滏东大街交叉口,面积600余亩,是城市的黄金地段。坚持还绿于民,邯郸城市公园全部免费开放,为市民林下公共活动空间。同时,挖掘城市边角地,今年市主城区已建成“口袋公园”31个,让市民“转角遇到绿”。
路在绿中,邯郸在城区主要道路和水系两侧建设城市绿道,设置临时休息点和设施,满足骑行者和步行者休憩需求。在城乡之间,依据地形地势、周围生态资源等,打造了复兴西部生态屏障、丛台大磨山等健身休闲山水绿道,为群众慢跑、散步、骑车、垂钓等户外运动场地。在水系、湿地公园等岸线沿线,建立了滨水休闲绿道。
涉县九峰山森林公园、峰峰矿区凤凰山森林公园等森林体验基地,涉县女娲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肥乡窦默文化生态园等森林养生基地,磁县南王庄村、复兴区牛叫河村等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通过实施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工程,目前邯郸已初步建成产品类型多样、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宜人的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产业体系,以及集娱乐休闲、采摘观光等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体系。
城市因绿而宜居,因水而灵动。滏阳河是邯郸的“母亲河”,在邯郸境内全长184公里,流经9个县(区)、145个村庄。这里曾经水美鱼肥、绿柳成荫,然而随着工业发展,滏阳河水量减少、河道断航,一度伤痕累累。努力把“母亲河”打造成为绿色生态带、璀璨文化带、缤纷旅游带、高质量发展带,2020年以来,邯郸实施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目前累计完成河道清淤171公里,河道扩挖167公里,修建堤顶道路248.2公里,沿河滨水亲河步道全部建成。
“每天清晨沿着河边跑步,目之所及是花海绿廊,真是一种享受。”生活在丛台区的市民武先生说,这两年滏阳河水清了,景美了,重新焕发了活力。
人水相亲是实施滏阳河生态修复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滏阳河冀南新区城南办事处中马头段,水面最宽处近800米。生态修复中,新区最大限度保留了河流蜿蜒曲折的形态,在岸边、岛屿、河堤两侧边坡以最贴近自然的方式,为动物栖息、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留足空间。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单是考虑人的活动范围,还要把动物、植物、水系等融入其中。为此,我们在25公里长的河段内规划设计了多座鸟岛,在树种选择上充分考虑鸟类的食物供给,为鸟类繁衍栖息预留自然空间。”冀南新区林水局局长李立新介绍,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已有白鹭、大雁、野鸭等十几种珍稀鸟类在此安家落户。
滏阳河是邯郸水域治理的一个缩影。针对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邯郸今年启动实施全域治水三年行动,进一步完善河流、水库、区域等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构建“河湖沟渠连通、多源叠加互补、水量丰枯调剂、灌排蓄输多用、信息现代管理”的全域现代生态水网,深化河湖长制,明确工程建设模式、建设时序和完成时限,提高城市安全度汛能力,让百姓享有更多碧水长流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