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好走了,环境也美了,今年来我们村旅游的人非常多,买卖效益也好,每天能卖个三、五百元,有时能卖个千把块钱。”董学飞说着话,手里的活儿可一点儿没耽搁,“现在,村里热闹得很呢!”但是谁能想到,如今这个热闹的村庄,几年前还因为山高路远、交通闭塞,是一个萧条的“空心村”。
村庄出现“空心化”现象,这既不利于农村长远发展,也与乡村振兴目标相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邯郸市结合各地资源优势和群众意愿,充分挖掘乡土文化,突出主题、打造亮点,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空心村”治理邯郸模式。
从“迁居”到“返乡” 文旅融合让空心村变小康村
和西韩沟村一样,涉县的偏城镇大岩村曾经也是个“空心村”。尽管山上果树、药材众多,还有八路军母亲李才清故居等红色资源,但由于地处太行山腹地,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再加上十年九旱,贫困致使村民大都迁居到了别处。
大岩村要改变。“2015年后,我们村把土地和荒坡流转给了河北万景旅游开发集团,他们进行了旅游开发,村庄成了景区的一部分,这给村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岩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现龙说。
10.3公里的景区盘龙公路、9.9公里的上山步游路修好了;300个覆盖大岩村和景区的路灯亮了;新打好的3眼机井,让村民们吃上干净的自来水,改造好的街巷道路,让村民出行方便了;还有全覆盖的移动和网通信号,让村民的生活丰富多彩了……旅游旺季时,成千上万名的游客会慕名而来赏红叶、参观八路军母亲李才清故居,景区游客量日接待人数可达1.2万人。
“我们围绕‘红色+绿色+产业’的主题,立足这里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打造了以庄子岭为中心的太行红叶大峡谷,还深度挖掘了庄子岭红色旅游文化,不仅带火了当地的乡村旅游经济,而且促进了群村民致富增收。”河北万景旅游开发集团董事长李保红说。
据介绍,除了景区吸纳村里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就业外,该集团还为村民建立了老旧废弃房屋承包费收入、打工收入、林果树收入、自办摊点收入等立体化收入机制,人均年收入也从景区开发之前的两、三千元提高到现在的八千多元。
不仅如此,“我们村每年还有42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其中50%的收入以每亩660元土地流转金的形式分给村民,再加上其他的村集体收入分红,村民的收入逐年增加。”王现龙说,富裕后的大岩村成了令人羡慕的“小康村”、游客的“网红”打卡地,不少走出去的村民又纷纷返乡工作,“现在在大岩村居住的村民幸福的很呢!”
从“空心”变“实心” 特色开发为古村落发展添活力
走在邯郸市峰峰矿区界城镇的西老鸦峪村,一排排整齐的民居鳞次栉比,一条条平坦的道路通向远方,坐落其中的王家大院气势恢宏,古朴庄重,与古色古香的秀才街遥相呼应,彰显着曾经的辉煌和神秘。
“平时还好,一到旅游旺季,来参观的人特别多,都想看看这座老院子,听听它的故事。”在西老鸦峪村居住了40多年的村民韩会生说,这两年村庄变得越来越热闹,尤其是农闲时节,乡亲们聚在一起做做手工活、跳跳广场舞,生活真是满足啊!
这片古老土地之所以能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都是峰峰矿区实施“空心村”治理的结果。据了解,西老鸦峪村位于峰峰矿区西南部,村内原生态非物质文化资源、民俗文物存量极其丰富,农耕文化遗产保存完整,是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河北省第四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被列入重点保护单位。特别是王家大院古建筑群也坐落其中,房屋院落基本完整,1998年以来无人居住,但由于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相关要求,西老鸦峪村无法进行整村撤并、易地搬迁。
如何将这个不利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我们创新思维,探索出一个整体修缮保护性文旅开发模式。”峰峰矿区界城镇党委书记柴辉说,该村依法自愿有偿回购老宅和闲置房屋165户,结合保护性文旅开发要求,争取到国家专项资金300万元,对王家大院为主轴的古建筑进行原貌恢复。“目前,以王氏庄园为主的八角楼、王家大院、九间楼、元宝洞、秀才街等古建筑群已修缮完毕,网络电影《刀马镇之永贞》《九叔归来》在该村拍摄并成功上映,知名度进一步扩大。”
未来,西老鸦峪村还将全力打造集旅游、休闲娱乐、影视基地为一体的冀南民俗文化旅游风景区,拓宽当地村民的致富之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使青壮年劳动力回流,不断招财力、聚人气。
与此同时,为了激活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西老鸦峪村依靠乡村微工厂和龙王矿泉两个项目,大大解决了村内闲散劳动力的问题,尤其是妇女,70多人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
如今,村里的街道硬化了,村庄亮化了,村民富裕了,昔日“空心”的西老鸦峪村逐渐变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一季有果、环境优美”的“美乡村”。
从“三无”到“三有” 土地流转“种”出山村好风景
武安市馆陶乡坟峧村曾经是一个典型的无资源、无产业、无区位优势的“三无”空心村,全村共120户328口人,因为看不到希望,村民大都选择外出务工,人走屋空。怎样改变眼前的困境,让坟峧村的村民有活干、有产业、收入增?这是村支书杨张的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治理‘空心村’,发展产业是根本。”自2018年空心村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杨张的就奔走于农业部门进行咨询,上网查看资料,经过多方考量最终决定利用坟峧村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山区地形开展中草药种植,主要种植的品种是板蓝根和连翘。
“坟峧村的土地不多,大都是山间梯田,但好在土质肥沃。”杨张的说,第一年种植时,想着没啥经验,就先种一点儿试试,看看效果再说,所以村里只流转了25亩闲置农田。
为了种好这20多亩地,从前期选种到后期耕地播种,从灌溉用水的确定到灌溉管道的铺设完成,每一个过程杨张的都全程参与。为了尽可能地节省开支,他带领全体村干部都参与到板蓝根的种植中来,“免费”出工出力。村民们在他们的带动下也积极参与种植,一年后板蓝根亩产已达到600斤,直接经济效益上万元。
板蓝根种植成功后,坟峧村又先后流转整合闲置山坡林地300余亩种植连翘,并采用“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加快致富增收的步伐。“今年,我们村又引进了‘太行红’辣椒种植项目20余亩,以目前的规模计算,三个项目预计可为村集体带来近20万元的收入,人均年增收两、三千元。”杨张的说。
“原来种玉米、谷子等作物,一亩地最多也就赚个六、七百块钱,现在种板蓝根、连翘、辣椒可比以前收入多多了!”村民杨海林笑着说,收入提高了,日子也过得越来越有劲儿。
此时的杨张的,脸笑得像朵花一样,“接下来,我们村还要把中药材种植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扩大板蓝根种植面积,建设50亩种植基地,连翘的栽植覆盖全村1万亩山坡,重点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乡村游,不断提高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据统计,目前邯郸30个农宅空置率50%以上的‘空心村’,2020年底已完成治理任务并通过阶段性验收,近日又通过了整体验收;今年8个农宅空置率30%-50%的“空心村”已全部完成治理任务;农宅空置率30%以下“空心村”治理已纳入乡村振兴,结合新农村建设正在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