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您来到邯郸之窗! 
资讯 文化 科技 体育 娱乐 旅游 原创 财经 美食 分类 人才招聘 汽车 财经 建材家居 房产 返回首页

邯郸连开四场发布会,公布了这些重要内容!

来源:邯郸新闻网编辑:保存2021-09-17 22:13:09
分享:
  我市召开“学党史办实事”五十项惠民实事系列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助残助孤服务工程情况

  9月16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学党史办实事”50项惠民实事系列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市残联、市民政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助残助孤服务工程情况进行了通报。

  今年我市助残助孤两项服务工程的任务目标分别是:为残疾人康复、辅助器具适配、就业培训、托养、教育、家庭无障碍改造等服务29195人次;按照分类救助原则,对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救助。

  今年以来,市残联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引向深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第一时间成立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督导方案》。加强督导检查,确保项目质量。及时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实行台账管理;责任领导每周督导提醒、每半月会议调度、每月通报进度;建立县级领导分包责任制,清单式管理,销号式推进。广泛宣传报道,提升政策知晓度。通过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发布民生工程动态信息;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基层宣讲,积极引导广大残疾人参与、支持、监督民生工程。

  截至目前,全市已为残疾人康复服务17929人次,适配辅助器具5430件,培训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4045人,新增城乡残疾人就业2569人,托养服务1849人,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1938户,资助贫困残疾大学生及残疾家庭子女大学生96名,累计服务残疾人3.38万人次,任务完成率116%,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

  市民政局以“三全三到位”为标准,即确保孤残救助标准全提高、集中供养全覆盖、综合服务窗口全建立,孤残保障对象精准认定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金保障到位,扎实开展助孤服务民生工程,有效帮扶困难群众解困脱困。

  “一门受理”窗口全部建立。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依托乡镇(街道)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全部建立社会救助综合服务窗口,统一受理、转办(介)社会救助申请事项。社会救助基金作用凸显。对各项社会救助政策落实后,基本生活依然困难的脱贫户、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及其他城乡特殊困难群众,通过社会救助基金予以救助。今年以来,我市社会救助基金会共新增募集资金195.45万元,救助城乡困难群众315人,发放救助金82.11万元。开展“解忧暖心传党恩”行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制定出台《邯郸市民政局“解忧暖心传党恩”行动实施方案》,通过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宣讲救助政策。

  截至8月底,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2.94万户,21.97万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4.88亿元;保障2.3万名城乡特困供养对象,累计发放特困供养资金1.25亿元。为5.9万困难残疾人和8.3万重度残疾人累计发放7095万元生活和护理补贴资金。

  我市召开“学党史办实事”五十项惠民实事系列第十五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智慧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情况

  9月16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学党史办实事”50项惠民实事系列第十五场新闻发布会,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同志就智慧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

  农贸市场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菜篮子”,是保障居民健康生活、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民生工程之一。市市场监管局作为牵头部门,就全市七个区农贸市场整治提升工作,拟定了高标准智慧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大力推进全市13家智慧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致力打造达标、智慧、安全、惠民四位一体的农贸市场,积极构建老百姓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

  强化领导,周密部署。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及5个工作专班,迅速制定《2021年邯郸市集贸市场及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关于建设高标准农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重点任务、责任目标,层层细化责任、传导压力。

  落实责任,精准帮扶。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包负全责的工作机制,实施“一场一策”,为各市场“量身定制”提升改造方案,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面对面解决问题。

  完善设施,提升硬件。进一步完善市场内设施配备,实现经营设施配备标准化;公益广告、牌匾,设置分类垃圾箱;店面标牌整齐划一、颜色协调一致、字体规范;对市场内的路面进行硬化,对棚顶、墙面、柜台等设施重新进行高标准打造提升;在显著位置设置投诉意见箱,公开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严格对标,提升软件。督促指导市场业主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对农贸市场进货渠道、证照办理、健康证明等方面实施严格监管;集中开展大清理、大整治行动,彻底消除环境卫生死角死面;对市场乱摆、乱停、乱贴等问题以及市场商户外溢、道路坑洼、私搭乱建等现象全面规范;在入口增设防疫志愿岗,开展文明引导、文明劝导等各种学雷锋活动。

  典型引领,提升服务。联合市文明办、市商务局开展2021年度“诚信文明市场”和“诚信文明服务星级商户”活动,评选出文明诚信服务十星级商户440户,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进一步提高市场管理和服务效能。

  强化督查,确保实效。5个工作专班分包各农贸市场,自4月份起,对各农贸市场进行不间断常态化督导。同时,实行日汇报、周调度制度,对照标准深入查找短板弱项,建立台账,拉出清单,确保责任落实无死角,整改问题不反弹。

  当前,全市13家智慧农贸市场全面完成改造提升工作,已达到达标市场、安全市场、惠民市场的建设标准,邻里之间农贸市场安居店、政通店,建成智慧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产品溯源,数据采集一体化。其他11家农贸市场统一采购了户外全彩LED显示屏或高清拼接屏及多媒体播控系统,并对各市场负责人进行了专题培训,大力推广应用食用农产品追溯系统,基本实现了商户信息、溯源信息、快检结果、蔬菜价格的智能动态公示。

  我市召开“学党史办实事”五十项惠民实事系列第十六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四好农村路”提升进展情况

  9月16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学党史办实事”50项惠民实事系列第十六场新闻发布会,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四好农村路”提升进展情况进行了通报。

  近年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深入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7万多公里,占公路通车总里程的88.3%。行政村通公路率达100%,乡镇三级以上公路比例达到96.2%,20户以上规模的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例达到98%,形成了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实现了与国省干线公路以及城市道路的有效联接互通,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目前,我市成功创建14个省级示范县,其中涉县、邱县获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涉县圣福天路荣获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强化组织领导,创建民生工程。“四好农村路”提质升级工程是提升人民群众出行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先导性工程,同时,也是我市今年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50项惠民实事的重要内容之一。该项工程任务目标是建设改造农村公路644公里,重点是整治“翻浆路”628.9公里。截至目前,我市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改造595公里,完成任务比例92.3%。

  完善制度体系,提升治理水平。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两办印发《邯郸市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意见》,明确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路长”制度,给每条农村公路配上专门“管家”。围绕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提升,我市出台《邯郸市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考核办法》《指导意见》等文件,完善了“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体系和制度体系。

  优化路网体系,促进产业融合。我市深入推动农村公路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特色资源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农村公路+产业”“农村公路+旅游开发”等发展模式。“十三五”期间,我市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5978公里,桥梁522座,安防工程81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44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农村公路沿线发展电商6000家、农家乐33000家、生态采摘园5800家、服务驿站13000家,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强化示范引领,创建最美公路。我市“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省级示范县创建数量均居全国、全省前列,有效带动了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整体质量和发展水平。同时,市交通运输局开展了“美丽农村路”创建活动,通过试点示范,不断探索创新,共创建市级美丽农村路185条、1800余公里,省级精品示范路12条、200余公里,创建里程全省领先。

  我市召开“学党史办实事”五十项惠民实事系列第十七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就业职业培训工程和建设领域落实农民工工资“两金三机制一惩戒”保障机制全覆盖进展情况

  9月16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学党史办实事”50项惠民实事系列第十七场新闻发布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同志发布了就业职业培训工程和建设领域落实农民工工资“两金三机制一惩戒”保障机制全覆盖两项民生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根据省、市“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安排,按照民生工程部署要求,我市制定起草了《就业职业培训工程工作方案》,全力推进工作开展,目前已经高质量完成全年任务。

  截至8月底,我市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25738人次,完成全年培训任务101750人次的123.58%,其中开展补贴性培训80217人次,完成全年培训任务62250人次的128.86%,开展社会性培训45521人次,完成全年培训任务39500人次的完成115.24%。属地技工院校2021年毕业生共计5759人,其中实现就业5710人,就业率达99.15%,提前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

  在具体推进工作中,市人社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严监管、抓质量、促就业、出成果,狠抓技能等级、职业工种、培训对象、社会培训机构与企业主体的“四个平衡”,有力推进职业培训工作。下一步,市人社局将继续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培训层次,突出培训效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今年建设领域落实农民工工资“两金、三机制、一惩戒”保障机制全覆盖,被列为全市2021年10大民生实事之一。两金是指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政府应急周转金;三机制是指农民工实名制管理机制、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机制、银行代发工资机制;一惩戒是指对工资支付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联合惩戒。

  为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我市出台《关于在全市建设领域落实农民工工资“两金、三机制、一惩戒”保障机制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大力推行机制全覆盖工作。成立全覆盖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全市成立6个联合检查组,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执法检查,依法依规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同时,专门对全体检查人员开展系统性专业性培训以及施工项目实地演练,提升执法效能。

  目前,全市552个在建项目,各项机制覆盖率达91.30%,其中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覆盖率96.74%,实名制覆盖率96.92%,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覆盖率92.57%,银行代发工资覆盖率91.30%。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向社会公布违法行为7件,列入各类“黑名单”6件,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向公安机关移交15件。

  下一步,市人社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治理农民工欠薪问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织密公平正义的守护网,坚决打赢根治欠薪攻坚战,推动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基本根治,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相关文章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人民路新时代商务大厦10楼 客服热线:0310-3181999
邯郸之窗  www.hdzc.net  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在线交流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61号 冀ICP备120155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