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已获得2021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市评选资格,广平县、峰峰矿区和武安市获得申报“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资格。目前,全市已有涉县、邱县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峰峰、肥乡等14个县荣获“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示范县个数全省第一,全省质量最好,效果最优,我市被列为全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市。
新时代铺就新道路
进入新时代,由全市统筹规划指导,各县(市、区)集中实施的一条条旅游路、环村路、快速路,给广大乡村带去了不一样的出行“畅快感”。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全面推行市、县、乡、村四级“路长制”;市里专门拿出奖补资金,不断提高农村公路建养标准;省、市大督查持续把“四好农村路”作为重要调研和督查内容,多次到施工一线现场督促解决困难问题;农村公路建设呈现齐头并进、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
在魏县仕望集乡蔬菜种植基地,干净整洁的公路与棚区交相辉映,构成了如画风景。
在涉县,这里率先探索出“667”“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涉县模式”,在100多天的时间里建成了宽9米、长1300多里的千里乡村旅游通道。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我市持续推进的“四好农村路”建设,离不开顶层设计和健全机制体系。在省大督查第二季度的通报中充分肯定了我市的做法,进一步提振了我市做好农村公路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信心。
多举措织就全路网
“要想富,先修路”。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中,我市坚持顶层设计,通过完善机制,创新形式,多措并举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在对农村路网优化布局,畅通“微循环”,连通“主动脉”的同时,也破解了道路建设中的一个个制约瓶颈。
在邱县邱城镇石佛寺村南的大田里,红薯种植户正在地里忙碌着。如今,当地村民不再为农机进田、车辆运输而犯愁。近年来,邱县严把“四好农村路”建设程序关、质量监督关、工程验收关。同时,为管好农村公路,成立了县乡村三级路长,分别对全县、各乡镇、各村辖区内的公路管理负总责。
不仅在邱县,我市各县(市、区)政府将农村公路建、管、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市级以奖代补,强化政策、资金和人员保障,完善县乡两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足额配备管理人员,坚持一路一档、一桥一档,实现了“路路有人管”的管理目标。
肥乡区滨河公路纵贯南北14个村庄,全长16公里,其中路面宽度7米,路基宽度达到了10米。近年来,肥乡区累计整合筹措各类资金5亿多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截至目前,全市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资金已达两百亿元。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17315公里,全市535个贫困村,全部通上了等级公路。
农村路嬗变振兴路
路建好,还要使用好、运营好,使其舒畅运行,才能发挥振兴乡村的作用。“四好农村路”不仅疏通了交通“微循环”,更是打通了乡村振兴的一个个毛细血管。近年来,我市乘势而上,以“县县有样板、乡乡有示范”持续创建农村美丽公路,不断发展壮大多种富民产业。
磁县山区、丘陵占据了全县约85%的面积,近半数人口生活在山丘区。为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磁县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2019年以来,共新建、改建县域干线道路8条110余公里,绿化提升道路7条126公里,极大改善了山区通行条件。
道路通了,商机来了。磁县慈兴大道直通西部山区、连接着7个乡镇25个村庄,自开通以来,前往当地的游客日渐多了起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四好农村路”不仅成为畅通路、旅游路,更是成为了乡亲们的致富路、幸福路。
我市连年把农村公路作为全市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8年8月,出台《邯郸市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了“四好农村路”三年的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市所有乡镇、建制村农村公路通畅率达到100%、列养率达到100%、通客车率达到100%、县城20公里范围内公交化运营率达到100%。
“内通外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让农村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为沿线群众打开了致富大门。一条条农村公路通村达户,农民富起来了;一条条农村公路直抵田间,农业强起来了;一条条农村公路贯穿城乡,农村美起来了。
筑路永无止境,有路方能振兴。我市通过持续加大“四好农村路”工作力度,通过增加路网密度,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让百姓回家的路更近、更宽、更平、更美,让更具时代特色的乡村创富模式顺“路”延伸拓展,为乡村振兴插上有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