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第四届(邯郸)园林博览会今日开幕,有着三千年建城史的邯郸,又添一座深植传统文化并结合现代科技的新式园林。
本届园博会园博园位于邯郸市复兴区,规划面积约282.8公顷,是邯郸主城区西部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在项目建设中,围绕“山水邯郸,绿色复兴”主题,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河北一流、邯郸特色”标准,将“上山入水、因地用势、博古通今、溯源启新”的整体思路贯穿全园,在生态修复、文化传承方面不断创新,使该项目成为激活城市发展活力的“新引擎”。
曾经的工业废弃地究竟是如何变身园博胜景的?承建方中建二局项目团队为我们揭秘。
山水邯郸主场馆。邯郸市委宣传部供图
清渠引活水,“垃圾”换绿装
本届园博会园博园项目不仅对现代工业废弃地及垃圾堆积场进行生态基底修复,更弥补了邯郸西部复兴区的功能短板。清渠如许项目正是这一设计的代表。
园博园清渠如许项目鸟瞰图。邯郸市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生态湿地修复工程重点项目之一的清渠如许,占地10余万平方米,前身是由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废弃物堆积成的垃圾山,园内80万立方米的建筑垃圾也堆积于此,是当时园区生态破坏最为严重的区域。“2019年8月,项目刚刚进场施工,近10万平方米范围内, 放眼望去,全是砖瓦块、混凝土块、废钢筋堆积成的大大小小的‘山包’。现在这里成了观景台,真是难以想象。”项目副书记王耀说。
为改变场地现状、重塑绿色环境,中建二局项目团队通过将垃圾进行填埋封存,上层覆盖种植土,进行压实,分区域形成表流湿地,潜流湿地、净化池,同时借鉴表潜流交替的净化原理,引入邯郸城区水从山顶层层跌落、下渗、瀑氧,最终净化为景观水系汇入湿地。
清渠如许山顶为整个园区的最高点,建有环形连廊观景平台,近可鸟瞰整个园区,远可眺望邯郸城区,山体根据自然坡面地形融入“梯田”的自然元素,自上而下错落浇筑2米高环形混凝土挡墙,挡墙中围成的塘体种植有香蒲、鱼梭草、水生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坡底种植有苗木有白蜡、枫杨等。
游客在幽静的栈道上行走,既能对湿地植被有所了解,又能感受人与生态的相互交融。
“建清渠如许,引出城市活水,向游客展现融入自然,回归山林的景观,成为生态循环助推绿色发展的典型。”该项目负责人表示。
园博园石家庄园一角。邯郸市委宣传部供图
矿坑变花园,景中有记忆
本届园博会采用现代施工工艺,结合海绵城市、智慧科技的理念,共建山水相融的绿色园博会。最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是矿坑花园。
7月21日拍摄的园博园矿坑花园建设现场。图片来源:邯郸新闻网
这里原是一处人工采石场遗迹,通过填种植土改造成花田台地。
该区域占地3.8万平方米,中间的连续水体景观代表了矿坑修复从旧迹破坏到生态建立再到人与自然融合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面积龟裂的硬质种植池,展现基底恢复,开启新生命;第二个阶段主要为植被修复,豁然开朗的视线,丰富多彩的植物,代表旧迹逐渐消失,生态逐步建立;最终阶段为生态修复。
沿途的悬桥是矿坑花园的点睛之笔,中建二局项目团队对传统园林中的“水榭”做了大胆的突破,将景观盒与人行栈桥相融合,使景观盒悬挂于栈桥之下,实现了全景观赏的功能。低于正常视角的观赏带来视觉的满足,通透的玻璃,增大了观景视域……行于此处,游人可以直观的欣赏矿坑修复的景色变幻。
矿坑花园水区的水生植物群落、多彩花境与葱郁的观赏草结合的植物群落,共同构成整个园区的植被系统。以水杉林、鸢尾为基调,结合自然式群落形成复合群落结构,更带来一场创新、简约的视觉盛宴。
园博园一角。邯郸市委宣传部供图
涧沟遗古韵,城乡同发展
此次园博会有四大突出特色:城市双修、简约创新、文化塑魂、城乡统筹。涧沟陈列馆项目是文化塑魂、城乡统筹的体现。
7月21日拍摄的园博园涧沟陈列馆项目建设现场。图片来源:邯郸新闻网
这个项目本着提升改造现有村落,少拆多建,修旧如旧,充分挖掘涧沟文化,让文物走进时代,借力园博会促进乡村转型。
“先有涧沟村,后有邯郸城”,涧沟村村北存有涧沟遗址。
陈列馆紧邻涧沟历史文化村。为保留建筑场所的整体风貌,准确表达出涧沟历史文化的厚重与层次,项目采用“下沉式庭院”设计手法,将整个场馆置于地下一层,同时对顶部进行最大限度绿化和恢复植被工作,整个场馆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地下一层,层高6.5米,占地1.694万㎡,建筑面积约6000㎡,分为五个展示区域。
陈列馆内部展陈空间及主入口均位于地下,结合下沉广场布置,建筑内部设计7处下沉庭院,与外界接触进行采光,也为室内提供了方便游客休闲体验的外部空间。
园博园一角。邯郸市委宣传部供图
该项目在建设之初就遇到了拦路虎:涧沟陈列馆区域开挖属于深基坑范畴,由于回填土土质复杂,原设计采用直径1.2米混凝土支护排桩,很难满足施工安全质量要求。根据现场实际地质,项目团队深化设计验算,通过施工技巧解决了该项难题,承建方采用三排土钉墙和一排预应力锚杆进行边坡加固防护,不仅保障了流水作业,开挖一层支护一层,而且有效提升了工程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