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题:看!就地过年,你关心的几大问题这么解决
新华社记者
再过一天就是春节。在这个“就地过年”成热词的节日里,几个话题自然备受关注:春节期间各地“米袋子”“菜篮子”是否充足?疫情防控更应注意什么?特殊困难群体生活如何保障?记者近日在多地调查走访寻找答案。
增货源稳价格 “米袋子”“菜篮子”有保障
临近春节,一辆辆满载蔬菜的货车驶入长沙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来往商贩络绎不绝。“平时每天蔬菜交易量约100吨,最近增加到160吨。”正在指挥卸货的蔬菜经营户李文明忙得满头大汗。
“考虑到今年留在长沙过年的人会增加,我们启动蔬菜动态储备,在日常交易基础上增加投放蔬菜1700万公斤,让市民们吃香吃好过大年。”长沙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姜思同告诉记者。
近段时间,全国多地上演了加大供应备货的一幕。
9日凌晨3时,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在旌鸿食品生产车间,20余名工人正将新鲜宰杀的鸡、鸭、兔等装车。食品公司负责人谭启彬说,已从规模养殖基地、养殖大户等处订好货源,春节前将持续供应。
这个春节不一般。据商务部初步摸排,今年全国36个大中城市“就地过年”人数比往年增加了4800多万。市场供应足不足、价格稳不稳,成了这个特殊春节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加大物资供应,各地行动起来。据悉,北京各大商超重要民生商品储备量是平时的2到3倍,天津提前储备8个月的米面油供应量,上海加强与外省供应基地产销衔接,日供应保障能力:猪肉8000头以上,蔬菜7000吨以上,水产品1000吨以上……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会同有关部门组织9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累计挂牌投放量达24万吨;全国商务系统共组织地方储备蔬菜80多万吨,鸡蛋1.3万多吨;10日,商务部会同财政部投放中央政府储备牛肉、羊肉各1000吨。
货源足,价格稳。目前各地市场粮油肉蛋菜供应充足,猪肉、鸡蛋价格出现回落。2月8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肉、鸡蛋零售价格分别为每斤29.8元、5.3元,分别比前期高点回落2%、7.6%。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朱小良说,全国大型骨干保供企业米面油可保障供应45天以上,蔬菜、肉类供应可动态保障5至7天,鸡蛋可保障20天左右。“按照通常情况下每人每天 ‘二两肉、半斤粮、一斤菜’的消费量匡算,完全可以满足‘就地过年’群众节日消费需求。”他说。
绷紧弦加把劲 基层疫情防控不放松
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多,疫情传播风险加大,疫情防控更应注意什么?
临近除夕,石家庄市藁城区九门乡村民唐同丁和母亲、儿子三人完成“14+7”集中隔离期,乘坐政府安排的车辆回到家中。“非常感谢隔离点所有工作人员的付出,能解除隔离回家团聚,很高兴!”唐同丁说。
自2月8日起,石家庄市藁城区全域调整为中风险地区。但增村镇、西关镇、廉州镇等重点管控区域,按高风险管理,严格执行居家防控。居民在落实各类常态化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原则上在藁城区域内活动,不扎堆、不聚集,严防交叉感染和疫情反弹。
河北省卫健委副主任江建明告诉记者,藁城区投入约400万元统一配备了20辆救护车,近期计划再配备一批负压救护车和流动核酸检测车,全面提升基层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能力。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10日说,近一周,疫情防控措施效果进一步显现,全国连续3天无新增本土确诊和疑似病例,现有本土确诊病例连续15天下降,相关省份本轮聚集性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随着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和聚集的增多,疫情传播风险加大,仍然不能放松警惕。
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黑龙江、吉林、河北、北京、吉林、内蒙古等地持续细化各类疫情防控措施,防疫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
春节加强疫情防控,出游安全不能大意。文化和旅游部就此发出提示:要增强防疫意识,合理安排行程,坚持非必要不流动、非必要不安排出境旅游,不前往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游,减少不必要出行。
特殊春节下,快递安全更重要。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边作栋说,对于进口邮件和快件,邮政快递会第一时间开展消毒。并要求企业要根据自己的件量和人员规模,储备充足口罩、手套、洗手液等防疫物资,按照每工作4到6个小时更换一次口罩的频率,定期免费发放口罩。“全行业也正在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要求,稳妥有序做好疫苗的接种工作。”他说。
送礼包发补贴 就地过年也温暖
“武老师,今年到我家来吃年夜饭,到时来接你!”这两天,武名浩已接到四五个这样的电话。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9名外省籍特岗教师响应政府号召,留在平江过年,老家在内蒙古的板江乡流江小学的武名浩是其中一员。
“校长给我送来腊鱼腊肉,同事、学生家长都邀请我一起过年,虽不能回家,但内心一样温暖。”武名浩说,2月8日,平江县教育局邀请9名老师开了新年茶话会,一起吃了饭。尤其让他感动的是,平江县教育局还准备了“平江腐乳”“平江酱干”等特产,寄给9名老师的家人。
这个春节,各地纷纷推出一系列暖心之举,让独自在外打拼创业的年轻人、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坚守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人在寒冷的冬季“温暖过年”。
前些天,四川省中江县继光镇芳草村74岁老人邓弟胜还在发愁年货的事情。儿子儿媳在务工地就地过年,他和老伴又带着两个孙女,只买了40多斤腊肉香肠,其他年货都来不及准备。
“邓大爷别愁,我们来帮忙。”9日中午,驻村干部刘涛等人扛着米面油上门。“对这些特殊群体,镇里要求帮他们做‘五个一’,贴一次春联、打扫一次卫生、吃一次团年饭、开展一次慰问、免费理一次发。”
据悉,除留守群体,关怀困难群众也成为各地春节期间工作重点。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指导各地执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及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并鼓励未达到启动条件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向困难群众发放节日补助或临时生活补助。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指导各地密切关注价格形势,及时启动联动机制,积极助力保障基本民生。(记者周楠、闫起磊、王建、谢佼、于佳欣、邹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