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男孩腹痛月余
医生从他胃里取出31颗磁力珠
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获悉,该中心近日接诊了一名三亚小男孩多多(化名),其腹痛一个多月。经医院检查发现,多多腹部有串珠样异物,万万没想到的是,最后医生竟然从其胃中取出31颗磁力珠。医生提醒,一定要让孩子远离异物,一旦出现误吞,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治疗,出现严重并发症。
记者 钟起的 通讯员 苏丽娜
三亚6岁男孩吞31颗磁力珠致胃肠穿孔
小男孩多多今年6岁,当时见到医生,多多的妈妈满面愁容,说孩子已经腹痛1个多月,在老家的医院进行口服药物治疗后,症状一直不见好转。最近,多多的体重减轻,腹痛更加严重,便带着他来到海南省儿童医学中心就诊。
多多入住该中心普外科后,经过腹部CT片显示,其腹部有串珠样异物。消化科主任曾霞主任医师会诊后,明确诊断多多是儿童消化道异物,考虑到孩子的腹痛时间较久,要警惕异物存留时间过久致消化道糜烂、穿孔可能,应紧急进行胃镜检查,进一步明确情况。很快,在紧急进行了术前准备后,曾霞为多多进行胃镜下异物取出术,术中见磁力珠成串,胃与十二指肠壁穿孔。最终,曾霞从多多胃里成功取出了31颗磁力珠。
为当“老大”
11岁女孩吞7颗磁力珠
无独有偶。去年8月,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也曾收治过这样一位“特殊”病人,是来自万宁的11岁小姑娘小芳。当时小芳表示肚子疼一周了,就医前疼痛难忍,而且还伴有呕吐,她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小芳说,大约2周前,朋友和她打赌,谁敢吞下手中的磁力珠,谁就可以当她们“老大”。为了证明自己胆子大,她就当着大家的面一口气将7颗磁力珠全吞了。原以为过几天可以排出来,但没想到肚子越来越痛。医生给小芳做X光检查,发现由于磁力珠有磁性,肚子里7颗珠子已首尾相接,呈串珠样,所以无法排出。随后医生给其做腹腔空肠异物取出术,7颗磁力珠被取了出来。
医生:6月龄-6岁儿童要预防消化道异物
曾霞表示,消化道异物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也是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6月龄至6岁为高发年龄段。尤其是6个月到3岁的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什么都很好奇,但缺乏安全意识,常常是拿到东西就往嘴里放。儿童消化道异物各种各样,最多的当属硬币,还有电池、发卡、纽扣、磁铁、戒指、笔帽、拉链头、玩具等。这些异物一旦吞下,会跟着食物一样沿着消化道往下走,因异物硬度很大形状各异,往往不能像食物一样正常通行,很多关卡会让它停留在消化道里。
据介绍,若误吞硬币、纽扣之类的普通的异物,预估不能自行排岀,或者有毒性、腐蚀性的可以通过胃镜取出。若误服尖锐的异物则易损伤胃肠道,相对更危险,比如铁钉、螺丝钉、别针。如果这些异物还在胃里,应该及时通过胃镜取出来,若异物进入小肠就只有实施外科手术了。而相对上面两类,最危险的还是磁铁,它可以引起胃肠道穿孔。
医生表示,孩子能吞下的异物有很多种,临床能采取的解决方法也有很多种,但最重要的是预防消化道异物,这才是伤害最小的一种解决方法。
【相关链接】
什么是磁力珠?
磁力珠,又称巴克球、魔力球。它可以通过孩子的想象力组成不同的图案,常被当做益智玩具。这种看似益智的玩具却有很大的安全隐患。磁力珠材质采用特殊的金属使其具有很强的磁性,一旦吞下后,磁力会将肠管壁吸引,夹住肠壁,引起肠管通畅受阻,患儿可出现腹痛、呕吐的症状,早期因症状不典型,患儿不能自述病情,容易耽误治疗,时间一长肠管缺血引起穿孔破裂,危及生命。
【新闻多一点】
如何预防消化道异物?
■ 小儿进食,大人需警惕:进食时,勿逗笑或呵斥孩子,孩子玩耍或哭闹时,勿用食物诱哄孩子。
■ 高危物品妥善存放:硬币、纽扣电池以及剪刀、缝线针、棉棒或牙签等尖锐物品不要摆在孩子的视力范围。
■ 婴幼儿玩玩具时,成人要全程监护,切勿走神。
■ 幼儿衣物宜简单舒适,不让奇异的饰品引其好奇、撕扯。
孩子误吞异物怎么办?
■ 首先要明确吞进去的异物是什么。
通常只要异物大小适中,边缘规则,无锋利边缘,大都可以自行排出,如纽扣、玻璃球、硬币等。如果吞进去的是尖锐异物(如钉子、针、枣核等)、腐蚀性异物(如电池)、磁性异物(如磁力珠)及膨胀性异物(如水弹珠)等往往容易产生严重并发症,需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
■ 异物吞进去后有什么表现?
消化道异物吞入后有没有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异物的类型、位置和存留的时间。口咽部、食管异物会有拒食、流口水、咽痛、吞咽困难、呕吐等症状;异物进入胃及肠道后一般没有什么表现,有时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