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创业,书写转型发展新答卷
北有迁安,南有武安。
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相当,人口和国土面积相近,同为因钢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全国百强县。然而,从20年前的携手并进,到如今迁安一枝独秀,“两安”差距正在拉大。
跳出武安看武安,置身全省找差距,放眼全国谋未来。武安认真审视短板和弱项,以解放思想引领创新发展,推动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两组数据透出辉煌背后的隐忧
有这样一组数据:2018年,武安撤县建市30周年,全市生产总值从30年前的9.6亿元,跃升至620.8亿元,位居全国百强县第86位。2020年,全市规上企业达106家,7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6家企业入围中国业企业500强,11家企业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河北省民营企业百强中武安占17家。
还有一组数据:全国百强县榜单中,2020年迁安位列第46位,武安位列第80位。迁安经济总量领跑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已跨过千亿元大关,人均GDP达12.7万元。武安市地区生产总值为667.8亿元,人均GDP为8万元,与迁安差距明显。
再看产业承接平台,迁安市除了以钢铁产业为主的迁安经济开发区,还有高新技术开发区、北方钢铁物流产业聚集区和滦河沿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省级工业园区。武安仅有一个省级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不合理,新动能不足,产业布局有待优化。
放眼全国——全国百强县榜单中,资源型县市数量逐年递减,已由占据“半壁江山”降至不足10%。
“吃资源饭”难以为继,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深刻剖析干部队伍思想病灶
面向“十四五”,老工业城市如何书写转型发展新答卷?
武安市从思想破冰入手,以问题为导向,深刻剖析干部队伍存在的思想痼疾。
小进即满,安于现状。一些领导干部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认为工作已经“轻车熟路”,工作标准不高、创先争优意识不强。
理念不新,眼界不宽。部分乡镇、部门开放和招商引资意识不足,即使外出考察项目,也没有从项目对当地产业带动、增加就业、经济转型等长远利益综合考虑。
因循守旧,路径依赖。有些部门干起事来往往要看有没有政策规定、主要领导有没有指示、过去有没有先例、其他地方有没有出台意见,工作缺乏创造性、创新性。受制于条条框框,一些几年前就签约的项目,现在仍未开工。
如是种种,成为束缚武安发展的厚厚茧壳。
“下定决心、紧盯不放,把思想‘堵点’打通,把‘短板’拉长,努力实现涅槃新生。”武安市委书记刘浩峰说。
再次创业迈出坚实步伐
推进钢铁产业精深,丰富业态促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实施生态修复改善环境……武安转型发展全面发力。
提升产业竞争力。着力引进优质项目,建立“亩均论英雄”机制,重点打造全国精品钢材、先进装备、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三大基地”,壮大新能源、新材料、钢材精深、电子信息“四大集群”,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文旅康养“三大现代服务业态”,逐步形成“主业突出、多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优化产业布局。按照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原则,构建“5+3”产业空间布局,建设青龙山转型升级示范区、南部钢焦产业聚集区、中部生态宜居新城区、东部产城融合创新区、西部文旅康养度假区五大平台,加快发展东南部现代物流、北部现代农业、南山沟特色种植3个产业带。
整治城乡环境。在市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面推进;在农村,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在企业,31家重点企业出资建设环厂绿化带和生态公园,美化环境惠及周边群众。
面对高质量发展新考题,面对不进即退的激烈竞争,7月16日至17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武安市第八次代表大会,明确了全面建设富强文明美丽幸福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奋斗目标,提出未来5年加快构建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创新引领、转型突破排头兵,生态宜居、独具魅力副中心,充满活力、高质量发展百强市(县)“四个支撑”。
对标先进,补齐短板,以思想解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武安迈出再次创业新步伐。(河北日报记者刘剑英 通讯员王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