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水环境”,全域打造绿色生态带
以滏阳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为契机,坚持把治理“水环境”作为开展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的重中之重。高标准开展清淤疏浚、沿河道桥、沿河绿化、沿河村庄美化和沿河水工建筑物建设“五大工程”;严格按照地标五类水排放标准,制定入河排水口治理方案;扩挖主城区外河道,保证河道畅通、行洪安全;勇于改革创新,强化流域治理管理,坚决落实“河长制”,构建区级河长月巡、乡镇(街道)河长周巡、村级河长日巡的常态化巡河体系,以“河长制”促“河长治”。目前,该区已建设湿地公园6座。累计协调解决污水偷排、侵占河道等问题344个。
彰显“水文化”,全域打造璀璨文化带
积极推进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促进水文化与水工程、水旅游深度融合。聚焦历史文化,加强传承和创新。制定《峰峰矿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68件文物进行登记保护。全面盘活响堂水镇、张家楼等景区景点,加大与云冈石窟研究院对接力度,持续开展交流研讨、观摩调研等系列活动。聚焦民俗文化,加强建设和引导。硬件上扩容提质,高标准打造区文化馆、图书馆,全力推动文旅项目建设,打造7个主题文化公园。软件上挖潜增效,深入挖掘磁州窑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脉系,统筹推进磁州窑文化入课本、进校园活动,大力发展“文旅+研学”。聚焦自然文化,加强培育和提升。对现有坑塘和采煤沉陷区进行改造提升,目前,全区生态湿地面积已突破2.3万亩,风景秀丽、层次多样的水系景观林网正逐步形成。
扮靓“水景观”,全域打造缤纷旅游带
坚持以“文化旅游和乡村振兴提升年”活动为抓手,着力把滏阳河打造成集水道、绿道、风景道、文化道等为一体的生态湿地休闲旅游带。完善配套设施。新建5个驿站并改造提升了3个景区停车场,为群众和游客休息、赏景的好去处。谋划实施文旅项目。在切实改善全区水环境的基础上抓精品、抓特色,精心打造一系列以水为媒的精品亮点工程。同时,在滏阳河沿线重要节点、卡口,充分利用不完整绿地、闲置土地等区域,修建改造精品游园,有效提升滏阳河沿岸文化建设。积极培育文旅产业。依托景区景点,发展研学、演艺、巡展、休闲消费等旅游模式,推出特色文创产品、精品民宿,多路径推动实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用活“水资源”,全域打造高质量发展带
滏阳河峰峰矿区段流经6个乡镇20个村,该区坚持上下统筹,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大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了滏阳河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同步推进。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实施绿化、硬化、亮化、净化、文化工程,拆除违章建筑,推进“厕所革命”,全面提升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水平,实现滏阳河沿岸村庄省级美丽乡村全覆盖。立足区位优势,发展高效农业、乡村旅游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油菜、油葵等特色农业种植初具规模,打造了北胡采摘园、上脑采摘园等多个现代化观光农业产业园,滏阳河两岸特色农业发展带蓬勃发展。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激励、设施配套、平台共享、项目招商等手段,培育打造谷硒小镇、磁州窑小镇、响堂花谷小镇等一批精品小镇,滏阳河两岸乡村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