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俊排,女,1936年4月生,河北定州人,1949年7月参军,曾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197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邯郸市第四医院离休干部。具有6年军龄、43年党龄。198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授予“从事护理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2019年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0年荣获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1941年,耿俊排的母亲因病去世,五岁的她和两个姐姐相依为命。随着姐姐们的长大出嫁,9岁的耿俊排只能和叔叔一起生活,小小年纪的她非常懂事,白天和叔叔一起下地,晚上就在家做一些杂活。一次偶然的机会,俊排听说隔壁村子有所高小,在里面可以读书识字,于是她每天步行五六公里去高小念书。村里一位邻居在部队工作,见她好学上进,问她愿不愿意到部队进修学习,欣喜万分的耿俊排满口答应了。1949年7月,在邻居的引荐下,耿俊排来到部队驻地天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兵团66军196师)开始了她的军旅生活。
刚到部队时,领导嫌她年纪小,问她会干啥,“领导安排我干啥我就干啥。”耿俊排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就这样,耿俊排来到部队青年科,干起了收发报纸、文件的工作。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0月敌人进抵鸭绿江边的楚山镇,并继续向前推进,战争形势严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兵团66军196师接到命令入朝参战,13岁的耿俊排作为部队一员也奔赴朝鲜战场。从部队接到命令到离开驻地,只有几个小时,武器装备不齐、缺翻译、少地图,甚至有的枪和子弹都不配套,耿俊排作为部队仅有的几个女兵分到一双白色球鞋和一身棉大衣。
“我们部队刚到朝鲜时,桥已经炸了一半,战士们都是跑着过去的,天上飞机在飞,下面都是炸弹的轰鸣声。第一次看到作战场面,心里特别害怕。”耿俊排说道。由于时间紧迫,武器缺乏,在第一次战役中,第66军因准备不足,通讯联络差,未能完成作战任务,第一次战役以失败告终,朝鲜战场转入第二次战役。
第二次战役刚开始,此时朝鲜又遭到50年一遇的寒冬,在零下四十多度的情况下,战士们还穿着薄棉衣和布鞋,部队每天因冻伤而造成的非战斗减员不下百人。面临残酷的现状,耿俊排和战友们没有退缩,饿了就吃肩上背的炒面,渴了就喝山上融化的雪水。在战士们的共同努力下,第二次战役以志愿军推进到三八线附近宣告结束。
▲左一位耿俊排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随着志愿军和人民军将敌人驱到北纬37度线附近的平泽、安城、堤川、三陟一线,第三次战役结束。在这三次战役中,耿俊排不怕牺牲,积极参战,两次荣立三等功。最后因腿部被严重冻伤,面临截肢危险后被抬上担架送到后方救治。
1951年,因伤回到部队的耿俊排在北京接受治疗,在这期间,她认识了当时在医院工作的丈夫李飞。李飞是河北磁县石场村人,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在部队担任主治医师。因为有着相似的经历,经过一段时间接触,两人确定关系,随后就一直留在部队工作。
▲耿俊排与丈夫李飞
1954年10月,耿俊排随丈夫一起转业到地方,在运城地区人民医院工作,期间任妇产科护士、护士长、院护理部护士长,因工作表现突出,连年被评为先进,1979年7月,耿俊排加入中国共产党。
抱着回报家乡的热切愿望,1982年10月,耿俊排随丈夫一起调入河北省邯郸市第四医院,到医院后任妇产科护士长。在工作中,她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刻苦钻研医疗护理技术,虚心学习,精益求精,对待患者胜似家人,真心真情周到护理,受到广泛赞誉。1991年,耿俊排在卫生岗位工作37年光荣离休。198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授予“从事护理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
如今,85岁的耿俊排老人时常翻阅自己退伍后写下的日记,一本本日记本写满了老人在战争年代和工作中的记忆。耿俊排告诉记者,自己非常怀念当兵那段日子,虽然一次次亲历险境,但能够亲身经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她感到无比的自豪。时光易逝,但热血从未冷却。耿俊排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代年轻人能够铭记抗美援朝这段历史,珍惜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生活。
每一位老兵
都是一段不朽的传奇
没有他们的冲锋陷阵
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向老兵致敬
向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