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减贫故事)太行陶瓷古村张家楼:“空心村”蝶变“文创村”
中新社石家庄9月4日电 题:太行陶瓷古村张家楼:“空心村”蝶变“文创村”
作者 李晓伟
张家楼村村民郝付强新建的民宿今年“十一”假期就要开门营业了。望着如今村里来来往往的游客,联想到5年前村子的衰败模样,郝付强常常感到跟做梦一样。
张家楼村位于太行山下的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这里有着丰富的优质瓷土矿,曾供养了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磁州窑。村子老建筑院墙多以笼盔、灰砖砌成,建筑风貌明显带有磁州窑文化特征。
行走在张家楼,古树繁茂,小桥流水,沿河两岸建筑屋舍错落有致,农耕文化遗存和瓷元素遍布农宅内外。
就在前些年,随着村民大量外迁,张家楼渐渐成为“空心村”。郝付强彼时在外地从事土方工程工作。他回忆说,那时的老村地势低洼、交通不便,甚至吃水都困难。后来随着瓷土开采被禁止,不少村民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或者向高处搬家,老村长起了荒草,越来越败落。
2015年,峰峰矿区开始对张家楼开展“空心村”治理工作,通过引入市场主体,疏浚河道,种植花草树木,建设自来水网、电网和污水管网,还依托张家楼村的古民居,修旧如旧,吸纳美术、音乐创作等艺术工作室入驻,对老村进行保护性开发。
赵立春就是在那时来到张家楼。这位考古文化专家甫一进入张家楼,就发现这座古村落独特的美学价值。看到村庄日渐消亡,坐不住了的他找到镇政府和村里,提出要共同承担老村的保护工作。
在赵立春的感召下,先后有20多名画家、工艺美术家、作家等陆续入驻张家楼。各种工作室、展览室相继成立,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艺术家们开始书画、陶瓷、诗歌等的创作,画展、艺术展办了起来,浓郁的人文艺术气息在这里弥散。
老村迎来了新生,最先获益的就是村民。习惯了跳跳广场舞、民间小戏的村民们,闲暇可以去逛高雅的书画展,增长见识。
张家楼的游客也日益增多,不光有河北本地游客,还有河南等省份甚至韩国游客。据张家楼村粗略统计,2019年游客超过了20万人次。咖啡馆、茶馆等一批项目已经在村中落地,更多的村民从中找到了创业和就业机会。
41岁的郝付强是村里第一个开民宿的。谈及原因,他表示,村里游客越来越多,但村里连吃住的地方都没有,很多游客因此匆匆离开。看到有市场,郝付强有了开民宿的想法。两处民宿投入了数十万元人民币,他相信投入会得到回报。
“把游客留下住一天”,也是张家楼村党支部书记郝保平的想法。他说,张家楼要走“文化带动经济”的道路,但现在村民还主要靠摆地摊,卖个土特产、饮料等,旅游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他介绍说,目前村里已有4户村民在打造民宿,村集体也有一处房屋正在招商,相信村里会走上越来越富裕的道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