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您来到邯郸之窗! 
资讯 文化 科技 体育 娱乐 旅游 原创 财经 美食 分类 人才招聘 汽车 财经 建材家居 房产 返回首页

磁州窑火传千年:一窑一世界,黑白塑乾坤!

来源:河北新闻网编辑:保存2020-08-15 09:20:59
分享:

  长城内外,燕山太行,风景如画家乡的美景近在身边

  疫情过后让久“宅”的我们走出家门

  放飞心情、拥抱自然“爱家乡,游河北,发现身边的美”

  大家好这里是“名牌导游带您游河北”系列节目

  一起探寻河北美景,讲述河北故事


 

  传说,上古时期,女娲因为大地的冷清而感到孤寂,灵机一动,用泥土仿照自己制作了“人”,进而创造了人类社会。几千年前,据说因为一场偶然的火灾,将泥土烧成了陶瓷。人与陶瓷共同作为来自泥土的奇迹和杰作,带来无限生机与趣味,陶瓷艺术品更以自身独特的“泥”的精神、“玉”的品质而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见证。没有人类,地球将会减少几分蓬勃;没有瓷器,人类或许也将减少几许美感。

  今天让我们跟随名牌导游杨晔

  一起领略千年磁州窑黑白艺术之美

  名牌导游 杨晔

  磁州窑,这一专用名词最早出现在宋代,当时专指磁州境内的民间瓷窑(今指邯郸市磁县、峰峰矿区、武安等地)。早在七千五百年前的新石器早期,勤劳智慧的先民们就已经能够烧制陶器,这一地区曾多有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及商周的灰陶和战国印纹硬陶;并已出现了制陶作坊,标志着制陶的生产已初具规模。汉代磁州的釉陶臻于成熟,魏晋和南北朝时期已完成了釉陶向粗瓷青瓷的转化,开始烧制白瓷。隋唐五代的化妆白瓷在工艺技术上更趋成熟,胎釉蔚为大观。宋代磁州窑进入鼎盛,并跃然成为中国最大的民间窑系,与当时的官、哥、汝、定、钧五大官窑并驾齐驱。

  明代窑址

  古磁州因有了漳河、滏河潺潺不断,才滋养了窑土,养育了磁州窑,才得以让那些白地黑花的美器,在时光的水面上流走,绵延至今。

  清代窑址

  千年以前,磁州窑人的祖先们在古洺河畔烧制出完整而美丽的陶盂、鸟头形支架、双耳小口瓶、三足钵等一系列泥制红陶和夹沙褐陶时,只是想为自己打水、煮饭、盛放物品提供方便,自然没有想到这将成为千年陶瓷历史的源头。这样的简单动机,单纯地涵盖了当时平民百姓从物质生活到意识形态中强烈的生命热望和极大的创造力,造就了磁州窑的平民本色基调。

  剔花梅瓶

  磁州窑的窑火是温柔的,它不张扬不霸道,委婉地把生命延续到了今天。每一款精雕细琢的瓷器上,都流动着匠师艺人的灵魂,这恰恰是磁州窑最柔软的部分,即使在今天看去,仿佛依然可以听到它们在松风中歌唱,在泥土旁呢喃,在水中笑逐,在火旁舞蹈。

  就说那瓷枕吧,是古代中国小康之家的一种暑日纳凉寝具,以后又作为镇宅吉物,广泛流行于民间社会,到明代,其广阔的市场需求和竞争使许多窑厂都把制作瓷枕作为本窑厂工艺水平的标志,磁州窑就是其中影响最大的。

  还有那宋代的剔花梅瓶,端庄得令人惊叹,一副荣辱不惊的样子,仿佛就是磁州窑的代表,荣华富贵能搁在一边儿,不尚浮华,倒也能在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

  磁州窑经典创意瓷器

  终究是那无垠的白,给了磁州艺人们无穷的遐想,一寸小天地,几多大乾坤。七彩的世界里,磁州窑的工匠偏偏选择了黑,在无穷尽的白里,注入了历史的厚重、世事的沧桑、精神的旷达,给了这些白地黑花的器物们旺盛的生命与活力。

  凝视这些精美的器物,瓷器易碎的是器物,不易碎的却是历史,看似沉默的磁州窑,以无声诉说着有语,其实就是凝视生命,以及由远古而来的迟缓的脚步……

  看似沉默的磁州窑, 有如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明灭闪烁的窑火前,讲述着它悠远的故事……

相关文章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人民路新时代商务大厦10楼 客服热线:0310-3181999
邯郸之窗  www.hdzc.net  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在线交流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61号 冀ICP备120155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