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特村
传统古村落
左鼓右行日悠悠,临磁背洺几度秋。古村八特青山绿水,风景如画,就连村名都是一部丰富多彩的历史通卷。八特村独有的千年村史,近千年的建镇史,历朝更迭,兴衰荣辱,孕育了丰富的文化“矿藏”。
八特 · 古人
八特村地处太行山东麓,鼓山以西的盆地中部,村北数百米为洺河,整个村落地势平坦,村北有土地肥沃的家后地,是出了名的种粮栖息佳地。肥沃的土地养育了优秀的人才,战国时期赵国丞相蔺相如为家乡亲赐村名,千古伟人荀子就出生在此地,赵国名将李牧的故里、廉颇的点将台、戚继光的练兵场都在此地。
荀子故里
据《史记》记载,荀子是“赵人”,根据邯郸当地世代口碑相传的说法和多次考证,荀子的故里可能是在武安邑金城里三甲荀家村,今邯郸市峰峰矿区和村镇八特村。
据八特村老支书张宪云说,这里原来有一个叫荀家庄(又名西南庄)的小村庄,原属武安邑金城里三甲,汉代时已堙没在洺河之阳,仅留下过石刻铭记和世代不息的口耳传闻。在土改时,有村民曾从南山庙顶挖掘出东汉建武二年的石碑一尊,上面铭刻着八特村是由八个小村组成,其中荀家庄就在金沟西边的中台地下。七十年代生产队平整土地时,又有村民挖到过房屋的根基,莹垅下还掩埋着荀氏先祖的遗骨。八特人世代牢记着一条祖训:“咱这里有人家荀氏的田产,啥时候荀家追寻说要,当要施还与人”。八特人代代遵循,辈辈相传至今。近年来,一批批当地和外地文化学者寻古问今,潜心研究,不断深挖荀子与八特村的历史渊源。
名将命名
蔺相如(公元前329年——前259年)八特原八小村之一蔺家庄(后称中台)人。祖辈都是制陶、烧陶艺人。后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秦灭赵后,被八特人奉为窑神,诞生日立为庙会。据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刻八特镇始初命名之由碑记》载“战国时,此村有八位老人,言语出众,举动异常,仁让敦于儒行,礼教安于素习,彬彬然有高贤邃士之风焉。一日,赵臣蔺相如、廉颇劝农至此,八老谒见于事,进退周旋之间,无不中礼,二公问曰:“尔等学业何人?”八老答曰:“受业于曾子”。二公又曰:“尔等学遇明师,故特然异于人也,如是,命此村为八特,而以为何如?”八老答曰:“善”。因此,名为八特。”
李牧故里
李牧(前279年——前229年)峰峰八特村人,李兑之孙。李兑于公元前284年隐退于八特村李家寨,六年后其孙李牧才出生。李牧一生战功卓著,为赵后期名将,曾任代理国相,后因重创强秦被赵王封为武安君,武安固镇“食邑万户”。
赵王迁三年(前233年)秦侵赵,逼邯郸,赵王命李牧为大将军“拔境内精兵10万,听君节制”,李牧“置壁垒,坚守不战”,以“绝地战法,日椎牢享土,分队较射,并瞄准战机”张两翼包抄之法痛击秦军,在宣安(今河北藁城西南)全歼秦军10余万,赵王闻讯大喜曰:牧乃吾之白起也”。封武安君。古武安即现在的固镇离八特三十余里也符合当时封君的古礼,武安之名也顺理成章也。
八特 · 古迹
八特村自古以来物质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与磁山文化发源地隔河相望,近在咫尺。村中玉带河上的弘济桥历尽沧桑700多年,村中古树名木、明清时期的韩家大院建筑群、申家大院建筑群,百年历史的古钱庄、老酒坊、古捲棚,各古神仙庙宇等古建筑多处,石雕、砖雕、木雕,古石碑、古庙碑、古建筑上的遗物近百余件。战国时期的赵王行宫、赵王殿、文昌阁、魁星楼、古学堂等遗址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洺河之阳,发出绚丽的光芒。
弘济桥
弘济桥位于村中的泄洪沟上。古道八径之一“滏口径”途经此桥,为古上党地区通向冀、鲁、豫的唯一通道。千百年来,这座桥虽然历经磨难,却是当年商贸繁荣、人口荫盛古镇的一个见证,也是八特人心中一块记录历史文化及祥和、文明的丰碑。2012年8月14 日被列为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六个和尚俩平头,九个狮子三绣球,二十四条石栏杆,二十四个石枕头”。这段顺口溜准确地概括了弘济桥的基本构造。弘济桥全长21.8米,宽6.6米,高11.5米,整座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中间行马车,两边走人,是典型的明朝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南大堰和西大堤都保护着大桥的整体坚固与安全,经过千百年大地震、大洪水,此桥未损。
古槐树
古槐树位于八特村大庙院内,是古时村民感念蔺相如、廉颇为村命名之恩德,在此处修建赵王殿时所栽。古槐有三奇,一奇为:浑身长满鱼鳞片式有三十多个大小不等或球、条、块、嘴、鼻、眼、额等形态各异圪塔。二奇为:多年不见长,三奇为:树侧枝百年一枯,而主枝又速长新枝,且枝繁叶茂。此槐高十余米,树围一点七三米,树冠一百平米。古槐树被村民誉为村魂,虽历尽沧桑,现仍巍然挺立,生机盎然。2018年7月峰峰矿区人民政府把古树列为一级保护文物。
韩家大院
韩家大院建于清光绪年间,长87余米,宽54米,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大小院落13座,现在还保留有两个完整的院落,建筑结构为“珍珠倒卷帘式”。大院坐北朝南,青砖黛瓦,大门东西两侧都有十来米长的廊檐,廊檐坍塌,柱础还在,墙上一溜拴马石,俨然还有当年韩家车来人往的景象。韩家大院北大门,原有一雌一雄一对开口笑狮子,脸上一团和气,意为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距狮子正南24.1米巷道尽头有个月亮门,正冲着俩狮子的笑脸,人们叫它扭头狮子照圆门。
韩家大院的东西跨院,是典型的四合院,盛满吉祥如意的月亮门和东西两院的门楼上,还保存着朝凤、牡丹、荷花等精美的砖雕图案。石头门墩上雕刻着天马行空的朝天吼虎、踩云狮、飞鹿等寓意前程似锦、鹏程万里,深深体现了中国北方冀南地区的建筑特色。
申氏庄园
申氏庄园坐落在村中心,古道从庄园中间通过,整个庄园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20米 ,庄园像一座城堡,每一条巷道两端都有道防盗门,在庄园的中间有一座古楼,是家丁看家护院的瞭望哨。在申氏庄园有一座大院,即申家大院。这所大院建于清道光年间,北屋为主体建筑,为歇山式南倾斜屋面,正脊上有精美的牡丹图案、荷花砖雕,东西各有立一朝凤。青瓦铺顶,边缘有猫头、滴水、朝凤点缀;建筑由内向外四个明柱支撑,主建筑东西迟头各书百任二字,彰显着主人的胸襟。申家大院在1945年——1947年间还曾经做过129师第四医院的临时住所,周围民居均为医院病房。为确保邯郸战役胜利,抢救伤员重返前线做出了重大贡献。
申家钱庄位于古镇八特十字街商业中心,始建于前清,是在古镇八特商贸鼎盛时期创建的。钱庄建筑面积占地约600平米,房间三十余间,有营业大厅、业务洽谈室、贵宾接待室,掌柜、员工、学徒宿舍和地下银库。门前有大片广场,拴马孔、拴马桩、上马石随处可见,方便了各路商人的车马停放。在古镇的商贸街上包括钱庄、山货行、当铺、绸缎庄、旅店、药铺、肉铺、饭庄、车马店、杂货铺、粮油店、酒坊、手工行业等100多家店铺,几乎包容了当时商业的所有行当。原古街商铺林立,商铺前和弘济石桥路面上明显有两道很深的车辙痕迹,告诉后人当年这里街市多么繁华。
申家祠堂建于大清同治二年,坐落在申氏庄园石门巷内,坐南朝北,面积130平方米,祠堂是个小四合院,北屋重修过,东西南三面保存完好,院内有一块修建祠堂碑,碑文记载,申氏家族明代从山西迁入武邑八特镇。
八特 · 传承
如今,古老的村落不断迎来新变化,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善,村内正在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已经投用的学校和文化广场,都不断丰富着古村的内涵,让村居越发宜居宜游。
∆古村新貌
历经千年风雨
八特村依旧优雅迷人
有时间不妨来这漫步游玩
细细品味八特历史
(微观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