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乡区坚持规划先行
因地制宜改造提升
乡村面貌持续改善
今天,邯郸日报头版刊登
肥乡区和美乡村建设报道
介绍肥乡区改善人居环境的做法和成效
入冬时节,天气寒冷,可肥乡区西吕营镇孔仓堡村的卫生保洁工作却干得热火朝天。11月26日早上6点半,村保洁员葛新美准时上岗打扫街面卫生:“冬天落叶多,得勤扫着点儿才行。”
该村通过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变。干净整洁的街道,美丽惬意的环境,加之由废弃坑塘改造而来的小广场、小游园,让人置身其中体验到别样的乡村风情。
同孔仓堡村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的环境优美、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农村在肥乡区涌现出来。这得益于近年来肥乡区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以宜居宜业为目标,大力开展和美乡村建设。
高标规划 组团快发展
村庄树林环绕,道路笔直宽阔,郊野公园依村而建……位于309国道旁的肥乡区西杜堡村,曾是一个私搭乱建严重、环境脏乱差的小村庄。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该村尊重群众意愿,重点围绕村庄绿化、街道硬化、改厕、污水管网等方面规划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和美乡村建什么、怎么建?肥乡区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改造村庄。
肥乡区制定“一线两区多团组”和美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指导推动和美乡村建设。依托全区9个乡镇资源禀赋,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传统民俗、产业基础等特色优势,推动265个村庄形成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良好格局。
规划既定,落实推进成为当务之急
肥乡区建立和美乡村建设促动机制,实行清单化管理和周通报、月评比、季观摩制度。定期召开和美乡村建设交流会,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干部意见建议,通过村微信矩阵群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群策群力推动共建。
去年6月,肥乡区赵都水镇项目试营业,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良宜人的生态环境、颇具特色的古赵文化胜景和丰富的产业业态,一时间成为邯郸地区热门景点,高峰期日均客流量超8000人次。
赵都水镇建设带来的乡村旅游热潮,带动了相关农业产业发展,成为全区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典范。
肥乡区通过节点先行、示范带动,以打造赵都水镇乡村振兴示范区为抓手,统筹推进示范区域乡村改造提升。目前,全区累计建成省级美丽乡村66个。
综合施策 绘就新画卷
肥乡区田寨村“桥仙湖”公园在当地很有名气,不仅是该村村民,就连外乡、外县的人都慕名前来游玩。这里湖水清澈,环境幽雅,漫步湖边,着实是一种身心的享受。
然而,人们有所不知的是,美丽的“桥仙湖”过去只是村里的一个垃圾遍布、污水横流的坑塘,名副其实的村庄污染源。
在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坑塘治理被作为一个重点。田寨村也下大力气清理整治坑塘,清除上千立方米的垃圾、污水,并对坑塘进行了防渗和植绿处理,最后从外部引水形成生态水景。
肥乡区对265个村的1180个坑塘制定了“一塘一策”整治方案,有的改造成小游园,有的改造成林果地,有的拓宽引水成湖。昔日农村垃圾坑,现在变身风景线。
在日常管理上,肥乡区创新举措,为每个坑塘配发“身份证”,逐一编号、建立档案,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了各级监管责任人,有效避免坑塘污染反弹。
除了坑塘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涉及环境卫生、拆违治乱、村庄绿化等方面,肥乡区针对各项工作均制定了科学的推进办法。
聚焦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肥乡区建立常态化管理办法,充分激发村级主体力量、乡镇管理力量、群众监督力量、部门职能力量等,实现农村环境卫生长效化治理。
针对农村残垣断壁、老旧房屋、空闲宅基地治理提升,综合用好权属保障法、利益引导法、典型示范法、亲情打动法、服务推动法,引导群众主动拆违治乱、增绿补绿。目前利用空闲宅基地、荒废地等,累计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停车场3700余处。
在村庄绿化上,破解绿化资金、用地、管护难题,整合省、市、区绿化资金,充分利用废弃宅基地、农村坑塘、环村路网等,实现“见缝插绿”。同时,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三方利益联结机制,落实日常管护措施。目前,全区共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4个、省级森林乡村21个,创建数量全省第一。
强基固本 聚力向未来
今年,肥乡区天台山镇任堡村入选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任堡村立足生地、药菊种植资源优势,不断把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全村每年种植生地、药菊3000余亩,并建成集中药材收购、加工、仓储为一体的大型加工厂,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条。
为了更好地发展中药材产业,任堡村还成立了顺天中药材产业联合体,形成了从种子选育、种植、服务到加工、储藏、产业链经营模式,带动了产业升级。任堡村从事中药材产业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周边村农民48%。
产业兴旺是和美乡村建设的基础。肥乡区注重特色产业发展,立足各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壮大了菊花、月季、番茄、食用菌、葡萄等优势产业。
目前,成功培育省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34个,农民合作社29家,在全省率先建立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着力构建“培育一批主体、振兴一方产业、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模式。
在积极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同时,肥乡区认识到,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农村的具体体现,是和美乡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因此,肥乡区把乡风文明建设与基层治理、社会治理有机结合,相向而行、互相促进,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基层实际、具有地域特色的和美乡村建设现实路径。
为了让文明新风浸润乡村,肥乡区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把破除婚丧陋习、治理天价彩礼等内容融入村规民约,在全省率先倡导“零彩礼”新型婚俗。
此外,肥乡区还通过加强乡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开展先进典型评选表彰等,推动文明乡风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截至目前,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镇3个、市级文明村镇22个、区级文明村镇192个,区级以上文明村镇覆盖率达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