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您来到邯郸之窗! 
资讯 文化 科技 体育 娱乐 旅游 原创 财经 美食 分类 人才招聘 汽车 财经 建材家居 房产 返回首页

肥乡区“身份证+坑长制”破解农村坑塘治理难题

来源: 微观肥乡编辑:保存2023-11-29 09:00:42
分享:
  初冬时节,在肥乡区西吕营镇田寨村,镇里的包村干部李政正在村庄东南的桥仙湖前巡查坑塘管理,偶尔看到角落里的垃圾,就随手捡起放到旁边的垃圾桶里,并像往常一样,在田寨村“心连心”微信群里,就桥仙湖周边的环境治理跟村干部和“坑长”交流着。通过坚持每天巡查,桥仙湖周边的环境持续改善,整洁弯曲的小道与旁边的一泓碧水相映成趣,形成一幅乡韵悠悠、美丽和谐的村庄画卷。

  今年冬天的降温晚些,或绿或橙的柳叶还挂在垂柳枝条上,显得旁边的落羽杉更加红艳。趁着中午天气暖和,村里的群众围着湖散步遛弯,并不时驻足拍下身边的美景。

  这是田寨村桥仙湖的日常。

  桥仙湖曾是村里的一个废弃坑塘,垃圾和杂草几乎占了全部。在全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田寨村因地制宜,将坑塘清理、蓄水、绿化、美化,便有了这个曲桥流水垂柳依依的桥仙湖。垃圾坑塘蜕变为生态小游园,环境改善了,群众喜欢了。

  这是肥乡区和美乡村建设中,坑塘治理的一个缩影。

  为持续提升全域人居环境,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肥乡区统一为村子里的坑塘配发“身份证”,推行“坑长制”,就地改造、精准提升,深入开展坑塘治理行动,着力实现265个村的1180个坑塘“见底、见绿、见水”,擦亮人居环境底色。

  实行一坑一“证”,打破坑塘管理“破窗效应”

  从面到点摸排建档。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各镇对遍布265个村的1180个坑塘全面调查,以村为单位,逐一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形成区级管理台账,实行统一管理、专项治理。

  纳入规划“挂图”治理。田寨村村干部牛怀生指着桥仙湖旁边的简易地图告诉记者,这是他们按照区里和镇里的统一要求绘制的,地图上全面登统着村里坑塘位置、面积、大致形状等重要信息,并认真分析坑塘的历史成因、用地性质和现状,结合土地管理要求,确定坑塘的治理方向、性质用途和治理举措,为进一步做好村庄规划建设和打造提升奠定基础。

  配“身份证”编号管理。“‘8’是西吕营镇在全区9个镇里的编码,‘10’是田寨村在全镇的编号,‘01’表示这是村里的第一个坑塘......”区农业农村局主管负责同志赵运枝介绍说,按照“镇+村+坑塘”数字编码,全区为每个坑塘配发固定的“身份证号”,在每个坑塘边显著位置张贴固定标识牌,标明坑塘编号、责任人、举报电话、环境卫生宣传标语等信息,增强了群众环保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乱扔垃圾、乱倒污水情况明显减少。

  实行一坑一“长”,形成群策群治工作格局

  为每个坑塘配备一名“坑长”,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两委”干部担任,建立“坑长”领衔的联防联控联治机制。

  “坑长+志愿者”联防。组建由村干部、五保户、低保户、坑塘周边群众或热心群众在内的志愿者队伍,由“坑长”负责,不定期巡查,利用“垃圾随手拍”小程序,发现问题立即上报、限时整改。

  田寨村村民豆瑞英像往常一样,将自家打包好的垃圾袋投放到门前的垃圾桶内,由保洁员定时倒掉拉走。“现在家家门前都有垃圾桶,大家都养成习惯了,有垃圾装进塑料袋扔到垃圾桶里,大街上都没有垃圾,环境越来越好了。” 豆瑞英告诉记者 。

  “坑长+保洁员”联控。每村都由专业环卫公司负责,每100户选聘1名保洁员,形成“镇村管人、公司管垃圾”治理局面。“坑长”发现坑塘垃圾问题后,直接协调保洁公司、保洁员进行清理维护,保洁员工作成效与工资直接挂钩,强化了垃圾“日产日清”。

  “坑长+镇干部”联治。结合网格化管理机制,“坑长”定期向镇、村反映存在的问题,倒查原因,针对倾倒垃圾、污水、粪污等问题,通过规范环卫公司管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完善改厕后续服务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切断坑塘污染源。

  “坑长+数字化”防控。为坑塘安装摄像头,语音警示群众乱倒垃圾等不良行为,并通过数字乡村云平台直连“坑长”,实现坑塘管理智能化。

  实行一坑一“策”,推动坑塘资源充分利用

  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闫景瑞告诉记者:“全区坚持因地制宜、因坑施策,对坑塘进行分类打造,主要有植树造林型、建园休闲型、引水造景型、防涝浇灌型等。”

  植树造林型。对空间小的坑塘,大规模植树增绿,实现绿色成荫,美化环境。

  建园休闲型。对分布在和美乡村、片区中的坑塘,平整土地,栽植树木花卉,建设凉亭,配备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打造小游园、小花园180余个。

  “这里以前是个堆满垃圾的土坑,很脏,还臭。现在变成了小游园,我经常跟朋友一起去散步,真好。”这是肥乡很多村庄群众挂在嘴边的话。

  引水造景型。对在肥乡全域旅游“一轴三带”内重点村落的坑塘,结合村庄特色、地域风貌进行高标规划建设,先后打造了南赵亲水平台、田寨桥仙湖等11个乡村旅游景点。

  防涝浇灌型。对全区720余个承担防洪功能的坑塘,全面清理清运垃圾、杂物和淤泥,坑边景观绿化,坑内栽植耐涝树种,实现蓄水、防涝、美观、增收多重效果。

  肥乡区

  以创新的思路和举措

  持续加强坑塘治理

  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不断提升村庄环境

  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文编 | 田梓艺

  图片 | 宋 宁

相关文章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人民路新时代商务大厦10楼 客服热线:0310-3181999
邯郸之窗  www.hdzc.net  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在线交流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61号 冀ICP备120155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