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金色的墓地》主线写的是改革开放,附线写的是抗战,它既是一部农村现实题材小说,又是一部准抗战小说。一方面,作者通过现实中的人物来讲历史,又通过历史来影响现实中的人物,暗含了历史上的这种可贵精神怎么延续的问题。另一方面,作者在叙写改革开放的现实生活时,又集中在几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上,通过人物爱情来展示改革开放和现实生活,这样的结构不仅很有特点,而且很值得写。
关仁山谈到,在众多献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作品中,《金色的墓地》是与众不同的一部。作者以太行山革命老区的一个小山村为视角,通过对一个由祖孙三代四个不同姓氏组合起来的大家庭的描写,热情讴歌了老一代抗日英雄为民族解放事业所做出的历史贡献,同时也展示了他们的后代以抗战精神投身改革开放、建设革命老区的艰苦历程。宏大的背景设置,朴实的语言艺术,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彰显了作家杨志科深厚的创作功底和对现实题材的深度体验。
张陵的关注点是作者对生活的体验。他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习近平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全体文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在建立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当中,这是一个中心理念,你想怎么去代替它都代替不了。就这部作品来讲,看得出来,作家杨志科深入生活是成功的,不然的话也写不出这么好的作品。作品立意非常好,生活气息非常浓厚,就农村题材小说来说,能写到这样一个程度,应当说是一个突破。
发言中,与会者在肯定和赞赏《金色的墓地》的同时,也指出了作品的不足和有待提高之处。
据悉,《金色的墓地》作者杨志科生于1948年,河北邯郸人,邯郸市人大原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邯郸市作家协会顾问。著有长篇小说《金色的墓地》、《信访局长》、《都市里的新居民》、《大雁归巢》,长篇文化专著《十招教你调控个性》,短篇小说《救命鱼》,散文《追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