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人物》第21期:绿尚·阳光·爱心 |
他们历经摸打滚爬的部队生活,接受过严谨的训练,被塑造成强如铁的性格,却浑然不知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存在着一份共同的爱,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竭尽全力付出。他们联合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组建爱心团,并起名为“绿尚阳光爱心团”,绿代表军人,尚代表高尚,阳光代表希望……(编辑报道/黄金敏 张琪)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现场,志愿者队伍中涌现着来自不同部队的邯郸人,在同一年还参加了创建文明城市宣称正能量与重建。2009年大阅兵的队伍中这些人依旧站在其中,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开始建立起关系。2010年12月份迎来了每年军人退伍的日子,他们一起走向社会离开万般不舍的部队生活。(编辑报道/黄金敏 张琪)
2011年,民政局对退伍军人有个岗前培训,他们又走到了一起,提起志愿者的话题,曾经参与过的战友们兴致勃勃,他们毅然决定组建邯郸退伍军人志愿者团。组建伊始只有7位战友,但他们想把这个事做起来,于是就开始一起找培训中的退伍战友们,还请求每一个班的老师在黑板上留一小块地方允许他们贴张写有群号的纸片。“我们想组建邯郸退伍军人志愿者团队,但需要战友们的支持和加入……”他们的真诚和用心触动着很多人,一个月的时间,队伍从7人增长到了100人。(编辑报道/黄金敏 张琪)
提及团队的成长,三位负责人感触颇深,队长王世飞说起第一次组织去敬老院献爱心,没有前期策划和沟通联系,买好一些补品直接就去了,敬老院门卫以“不明身份”为由禁止他们进入。接着负责策划的王超也回忆起武安活动的心酸历程,前期答应去的的有近30人,而就在出发前一天晚上十几个电话打过来告诉王超“去不了了”,更为伤神的是出发当天的早晨又有5、6名战友说去不了了,最后到场的只有4人。王超说那是最失败的一次活动,但也为以后的道路铺了块垫脚石。(编辑报道/黄金敏 张琪)
2014年植树交友活动他们聚集在一起。(编辑报道/黄金敏 张琪)
一路走来的不易让他们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放弃任何一个未注册的群成员,王超说有一个入群的战友从开始到现在给他打过80余次电话,虽然每次都以各种理由拒绝注册,但王超表示会坚持下去,他相信自己的诚心会感化每一个入群的成员。(编辑报道/黄金敏 张琪)
群里200多成员,几乎涵盖了邯郸所有的职业,他们分文艺队、医疗队、支教队、抗洪救灾队等,对孤寡老人和残疾贫困儿童,每一个分队都会尽心尽责献出自己的爱心,集资买救助物品,给予需要帮助的群体更多的便捷条件与生活中的欢乐。牛莹是一名护士,加入团队时间还不长,但她一直在努力为团队为社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编辑报道/黄金敏 张琪)
目前该组织凝聚爱心、整合资源,主要着手于各种走访、支援和发展助残儿童关爱孤寡老人活动,如参与养老院义工服务,偏远山区学校的支教、募集救灾物资、资助贫困学生上学、假期学生能力发展(冬、夏令营)等公益活动,普及社会公民意识。(编辑报道/黄金敏 张琪)
成立到现在,每个年初都会精心写出每一个月的活动策划,如有特殊情况他们会考虑改变策略。他们都有各自的工作,只好用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开会、策划和献爱心。这是王超去看望自闭症儿童,希望用自己的真诚去帮助儿童乐观成长。(编辑报道/黄金敏 张琪)
群成员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苏紫辉今年22岁,可以说算是队伍里年龄最小的了,负责宣传工作的他认真,而且灵敏度也很高,总会有很多想法讲给大家听。“想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去做更多的公益活动,传递自己的爱心”,话不多但很真实。爱好街舞的他告诉团队会好好练习,争取在今年的活动中给更多的人带来惊喜。(编辑报道/黄金敏 张琪)
在所有成熟的爱心团队中,他们的团队还是一个在成长的孩子,他们摸索着一次又一次的经验教训前进着,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放弃”这个字眼。由于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工作,所以谋划活动只好占用晚上的放松时间,而周天的时间偶尔也划分给了公益活动,对于他们来说,这不是负担,而是一份快乐的满足。(编辑报道/黄金敏 张琪)
《邯郸人物》——记录邯郸人自己的故事。挖掘生活,捕捉真实。锁定《邯郸人物》,品味百态人生。(编辑报道/黄金敏 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