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健正在捐献造血干细胞。本报记者 李惺 刘琛敏 摄
孙健成功捐出造血干细胞后开心地笑了。
昨日,经过四个半小时的等待,来自石家庄市平山县的一名80后工人孙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成功捐献出20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他为北京某医院一名不满一周岁的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从而拯救一个家庭。据了解,他是“中华骨髓库”第6926例,河北省第343例,石家庄市第86例捐献者。
31岁的孙健是石家庄市平山县的一名普通工人。2015年1月,他在献血的时候,听到献血车上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救治血液病患者,他便毫不犹豫地留取了血样,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希望有一天能够与患者配型成功,去挽救一条生命,拯救一个家庭。”这是有爱心的孙健在此后的日子里常常挂念在心中的一件“大事”。
今年6月19日,孙健接到了干细胞库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他和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次配型成功。孙健在激动之余义无反顾地做出了捐献决定。7月21日,他做了捐献前的高分辨检测,9月4日做了相应的体检,一切指标均显示正常。11月29日,孙健在石家庄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顺利入住省二院,做采集前注射动员剂的准备。昨日8时30分许,孙健在医护人员和红十字会有关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开始捐献造血干细胞,“生命种子”从他体内流出,躺在病床上的他平静而面带微笑。13时许,他成功捐献出了20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
然而,孙健在刚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时,家里发生了很大的变故,他的父亲突发疾病,虽然经过了治疗,但还是留下了左侧肢体瘫痪的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随后,他的奶奶又突患重病,后经治疗无效而去世。这时候,两个年幼的孩子只能由其妻子一人照顾,他则忙于工作养活全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孙健没有打退堂鼓,依然克服家庭的困难,抽出时间来进行捐献前的准备工作,一次也未曾落下。“我要兑现当初加入‘中华骨髓库’时的誓言,再难也要捐髓救人。”孙健说,希望更多人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中来,挽救更多生命。(记者 李惺 刘琛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