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库
记者陈宝云 文/图
隆化县郭家屯镇位于隆化、丰宁、围场三县交界地带,距塞罕坝仅100多公里。这片713平方公里的土地交通闭塞,贫困帽子一直压在郭家屯乡亲们的头上。穷则思变,十几年前,这里兴起了养牛产业,但无序放养一度导致植被退化。痛定思痛,郭家屯人决意恢复生态,找寻绿色发展的脱贫道路。
在找寻这条绿色发展的脱贫道路中,葛库,一位46岁的断指老兵,在回乡后发动伐木工、贫困户和志同道合的乡亲,成立合作社植树造林并发展林下经济,带动140个贫困户500多人,已经打造了一座面积达3万亩的“绿色宝库”,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生态脱贫的道路。
老兵军旅梦断 退伍不失本色
葛库是土生土长的郭家屯人,1990年入伍后,曾荣立个人三等功。1994年,他升任代理排长后,又带领全排荣立集体三等功。但是,正当他准备将生命在绿色军营尽情燃烧时,在一次实弹演练中,为帮一位新兵战友排险,他右手食指不幸卡断,遗憾地结束了军旅生涯。
1994年退伍后,葛库被分配到隆化县林业局郭家屯林站工作。虽然他离开了军营,但绿色依旧是他的生活底色。二十多年来,他从最初对林业啥都不懂,通过努力学习,逐渐成为植树造林的排头兵。“尽管我不是林业专业出身,但专业技术不能比别人差,不能给当兵的丢脸。”
不管是护林防火、资源管护、公益林界定、林权制度改革等急重任务,还是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中德合作造林等项目实施,葛库都没有褪去军人的本色。利用业余时间,他修完本科,2006年又被评为工程师。2010年,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利用休息时间,实现了展现自我、回报社会的梦想,成立了承德市第一家青年中心。
“这是一家服务机构,成立后的几年间,我们对全县400多名护林员进行了轮训,共培训学员上万人。”葛库说,他们还就林果产业、巩固退耕还林后期产业等领域深入基层开展培训,提升广大林农的技术水平,促进当地林业科技发展。
“有一段时间,林站人员全部回县城工作。2012年,单位让我回郭家屯重建林站。”葛库说,近年来,当地肉牛数量的急剧增加,远超当地生态承载能力,生态退化趋势显现。“贫困一直困扰着郭家屯的乡亲们,现在全镇21个村中12个村是深度贫困村。在养牛致富和生态保护中,大家一度选择了前者。”
寻求绿色发展,成立合作社造林
林业站有“发展林业经济组织”的职责。郭家屯林业工作站复建后,葛库决心以此为突破口,在绿色发展中找寻脱贫的希望。“要想恢复生态,让荒山重新绿起来,靠一个人、靠一个林业站远远不够,需要发动更多的人参与。”2013年,葛库组织成立了隆化森茂林木专业合作社。
谢成龙今年53岁,郭家屯镇小梁村人,自中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木材生意。“把别人家的山场租下来,砍伐完树木,再把山场还给人家。”谢成龙说。
要想增绿,必须先停止减绿。谢成龙成了葛库首先争取的目标。然而,让伐木的来种树,行吗?
“葛库对我说,一味砍伐,无异于涸泽而渔。树砍光了,就剩下荒山,子孙靠啥活?”谢成龙说,在葛库有理有据地劝说后,他意识到,“砍来砍去,山上可成材的树确实越来越少了。再这样下去,大家都没有出路。”
于是,谢成龙拿出两万元作为股金,成了葛库成立的合作社的第一批社员。
“现在不砍树了,我承包了1500亩荒山,已植树400亩。接下来,所有荒山都要种上树。”谢成龙说。
“只提种树肯定不行,毕竟大家还要生活。”葛库说,生态保护和脱贫致富哪个也不能回避。俗话说十年树木,可见通过植树造林收获经济效益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都是高密度造林,一亩地栽种200棵到250棵树苗。待树苗生长到一定阶段,先销售长大的树苗,又有收入,还降低林木密度,然后再种植中草药,发展林下经济。”
“林业有句术语:三份种,七份管。”葛库说,目前,合作社社员已达到1000多人。为增强管理水平,他利用林业站的技术优势,对所有社员进行技术培训。“为森林防火,防止牛羊啃食树木,我们不仅成立了26人的专业护林队,还组建了200多人的巡逻队。同时,把社员分为金、银、铜、铁四个等级,56个金牌社员分别和17名银、铜、铁级社员组成一支队伍,确保栽一片、保一片。目前,我们的树木成活率和保存率都在95%以上。”
在河北村后梁,葛库的合作社栽植的落叶松长势喜人,株株青翠,已近一人高,林下绿草丛生。
“这是我们最早栽种的一片林子,有4000亩。现在,林下不仅种植有中药,还有许多松蘑,半天采的蘑菇也能卖个二三百元。”葛库说。
既要绿起来,也要富起来
“我就服他(指葛库),不管啥脾气的人,他都能‘劝降’。”二道营村37岁的贫困户赵敬松说。
二道营村的北沟,曾是当地乡亲们的柴山。赵敬松说,“以前北沟里山林茂盛,山杏、榛子等果树很多,光野生药材就有20多种。前些年,乡亲们一年四季生火做饭都要砍柴,所以茂密的树林慢慢消失了。”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改善,北沟一度失去柴山的功能,“秃顶”的荒山也曾再生“华发”。但从十几年前开始,乡亲们为了脱贫致富,兴起了牛羊养殖,山林又成了牛羊的天堂,刚刚略有起色的北沟又少了生机。
“北沟有一万多亩山地,以前不仅树种多,景色还美。”赵敬松说,葛库提议把北沟管护起来,让北沟美景重现。“政府对北沟里的农户进行搬迁,但有个光棍汉就是不愿意搬,每天赶着200多只羊到沟里放。因为他是我同学,我就去劝,他张口就骂……”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葛库出面了。
“我们在沟口打造200亩的观光园,栽了50多种树木。我告诉他(指那位光棍汉),生态好了,景色美了,就会有游客来游玩,经营采摘旅游、农家院挣钱的道道多了。养羊总有行情不稳的时候,一定要把眼光放远些。”葛库说,最后,这个“油盐不进”的人不仅同意搬迁了,还加入了合作社。
葛库说,如今,合作社已吸纳了140户贫困户,贫困户可以用林地或采取政银企户保贷款的形式入股,不仅可以获得发展林业的红利和租金,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赚工资。“目前,贫困户向合作社入股林地达3000多亩、出租林地2000多亩,预计可带动500余贫困人口实现生态脱贫。2018年,合作社力争苗木产业基地达到5万亩,带动贫困户500户,预计每户年增收万元以上,可带动2000人实现‘生态脱贫’。”
就这样,葛库带领贫困乡亲们探索出了一条植树造林并发展林下经济的绿色发展、生态脱贫的道路。
令人期待的是,目前,为了保护好绿水青山,郭家屯镇今年将在各村修建养牛基地,实现肉牛集中养殖,通过购置饲料解决秸秆短缺和育肥慢的问题,既保护了当地的牛羊养殖产业,也为植树造林的‘生态脱贫’提供了保障。
此外,还有两件事让葛库兴奋不已。
“一是塞罕坝植树造林的事迹,给我们巨大的鼓舞和动力,坚定了我们绿色发展、生态脱贫的信心。另一个是我省出台了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新政策。”葛库说,“新政实施意见提出了13项具体任务,涉及稳定集体林地承包关系、落实生产经营自主权、引导集体林适度规模经营、加强集体林业管理和服务四个方面,给我们走绿色发展、生态脱贫的道路提供了政策保障。”
葛库说,根据测算,目前合作社植树造林并发展林下经济,仅林木价值就已近两亿元,“我们会继续栽种更多的树,让我们的‘绿色宝库’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