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通客户端报道(河北台记者 杜岩卿、石家庄台记者 刘英志)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发现东周时代古墓群,考古专家表示这一墓群为春秋晚期――战国早期贵族墓地,以及战国早期的居住址。
记者在位于行唐县南桥镇故郡村考古发掘现场看到,这是一处大约有50万平方米的古墓群,考古队员正在小心翼翼地在大小不一的探方里忙碌着。
据了解,这一考古项目2015年至2017年,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石家庄市文物研究所、行唐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对这里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及考古发掘。目前已发掘5000平方米,清理墓葬28座,车马坑(殉兽坑)5座,灰坑140座,水井18眼、路1条。出土青铜容器、兵器、车马器以及金、玉、水晶、陶等多种遗物。
此次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河北省文研所研究员张春长介绍:“1号车马坑发现一车三马,马头向东,车舆仅存残底,车轮放置在车轮槽内,马头部有石贝络饰。2号车马坑内殉有成年男性。坑东侧还有牛头、羊头和羊蹄等殉兽。”
在车马坑边上,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齐瑞普说:“故郡墓地车马坑从保存状况和规模来说,可以说是河北地区保存最好、装饰最为华丽的一例。车马坑形制及装饰风格、墓葬形式、出土器物在省内均属罕见。”
车马随葬制度是我国古代丧葬文化中重要的礼仪制度之一,仅用于卿大夫或奴隶主贵族中的一部分人。西周时墓主身份与随葬车马数的对应关系有严格规定,逸礼《王度记》记载:“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故郡墓地的墓葬有土坑墓与积石墓两类,目前发现的积石墓数量较多。遗迹年代相对集中,以战国早中期的遗存数量最为丰富。考古队调查发现,墓地以南的故郡城址等古文化遗存6处。根据发掘出来的遗存面貌和特征鲜明的葬俗,可以判断这处墓群是活动于冀中地区的鲜虞或早期中山国等北方族群。
据介绍,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如今的行唐县域内繁衍生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南行唐县,治所就在今天的故郡村。专家认为,这对进一步探寻鲜虞、中山国的历史、经济、文化,华北地区戎狄人群的华夏化过程,乃至东周时期北方国家的相互关系,民族融合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形成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