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盐山县季庄村一户普通的农家小院里,王树邦、魏凤华夫妇正帮着16岁的残疾儿子王同磊练习走路。王同磊患有痉挛型脑瘫,双腿无力、双足内翻、双脚后跟几乎无法着地,他正借助专门焊制的铁架子,一步步艰难地挪动着,王树邦夫妻分列两旁悉心守护着,在烈日当空的炎炎夏日,一家三口很快便汗流浃背湿透了衣衫。
医院外角落里 捡回奄奄一息的弃婴
谁能想到,眼前这个步履维艰的残疾男孩和王树邦夫妇并没有丝毫的血缘关系,而是夫妻两人16年前捡回的一名弃婴。
16年前一个寒冷的冬天,魏凤华陪丈夫王树邦去医院看病。他们无意中在医院外一个角落里看到一个纸箱,纸箱里面放着一个用小被子包裹着的婴儿,婴儿当时冻得脸色发紫,根本就哭不出声来,看着让人顿生怜悯之心。魏凤华用手抚摸了一下孩子的脸庞,感觉孩子的气息非常弱,来不及多想,就抱起了这个奄奄一息的婴儿。夫妻俩明白了,这是一个弃婴,说不定还身有残疾,“但我们没有想更多,这是一条命,还是先抱回家再说吧。”
半年后,夫妻俩发现这个孩子反应有些迟钝、双脚异常。一周岁时,孩子连翻身、爬动都不会。到医院一检查,孩子被确诊为痉挛型脑瘫。据医生介绍,痉挛型脑瘫的典型症状是剪刀步、踮脚尖、脚跟不着地、四肢僵硬。王树邦有些犹豫地对妻子说:“我原本就常年有病,孩子还这样,以后你的负担太重了,咱家的日子可咋过啊?”魏凤华说:“孩子多可怜呀,他父母已经挺狠心抛弃了他,咱既然捡来了,可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没人管吧!”
要给这个不幸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朴实善良的夫妻二人决定继续抚养王同磊,让他也享受父母的疼爱,也拥有和其他健康孩子一样完整的家。
这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原本经济条件就不好,王树邦患有糖尿病干不了重活,两个女儿都在上学,魏凤华还要照顾自己母亲以及患病的公婆,家里多了这么一个残疾孩子,生活变得更加困难了。
有很多人劝魏凤华:“残疾弃婴养大了也是累赘,还是放弃吧。”她却坚定地说:“既然把孩子抱回家,我就是孩子的娘,我们要给这个不幸的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从此,夫妇二人抱着脑瘫儿子多次去沧州、石家庄等地给孩子看病,希望奇迹出现,孩子能好起来、站起来。
“王树邦自打年轻起就患有糖尿病,随后又由糖尿病引发了并发症。近几年,他每年都要住院治疗,前两年因视网膜病变,还做了两次手术,如今他的视力模糊、身体乏力、胳膊疼痛,只能在家待着养病。”邻居说,这个家庭生活非常困难,为了给孩子看病,王树邦夫妻二人可以说是倾其所有毫无保留。尽管全家人享受低保,但高昂的医药费还是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所幸在当地残联的帮助下,王同磊先后做了两次跟腱松解手术,经常接受脑瘫康复训练。
每天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为了照顾好残疾儿子,魏凤华每天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每天,夫妻俩轮流帮助儿子疏松肌肉、活动关节,按照医生的嘱托进行痉挛型脑瘫的训练,搀扶着孩子学习站立、练习走路。54岁的魏凤华说,自己年龄虽然不是太大,但现在已力不从心。“我只有90多斤重,原先我自己就能抱着儿子去医院练习走路,现在根本弄不动了。儿子上下炕,都需要丈夫帮一把。儿子练习走路,也只能依靠铁架子,我们在旁边扶一扶,以防止他摔倒。”
经过王树邦、魏凤华夫妇的悉心照料,如今王同磊会说一些简单的话了,还能写一些简单的词句,能自己吃饭,有时依靠架子自己也能挪动几步。魏凤华说,她也知道孩子难以康复,“但是,我要尽到一个当娘的责任,每天必须帮着儿子锻炼,这已成为我每天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我要一直坚持下去,伺候儿子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