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中一男子用塑料袋制作塑料大米的情景,让不少市民大惊失色。他们担心自己和周围人吃到假大米,就纷纷转发。虽然也有人辟谣称事实并非如此,但仍有不少人相信,尤其是很多老年人信以为真。这段视频时长1分53秒,视频显示,一间脏乱的房间里,一男子不停把塑料袋投入旁边机器的进料口,经过一系列工序后,最终生产出状似大米的白色颗粒物。视频同时配出字幕:“报废塑料加工大米流程”。
不少市民在朋友圈里转发,提醒亲友谨慎购米。“也听说过这个视频是假的,但入口的吃食,还是小心些好。”不少市民很担忧。到底有没有所谓的“塑料大米”流入石家庄市场呢?有调查显示,有多家超市和农贸市场,并未发现有视频上的“塑料大米”在售。市场上的大米根据产地和品相的不同,大部分定价在4元-8元/公斤不等。“经常吃的大米掺假,太容易分辨了,一般人应该不会这么做。”一位超市工作人员说。
一家塑料厂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对这个视频早有耳闻。“假的!我还多次给转发视频的朋友解释过。”他说,塑料袋确实能制造出塑料颗粒,俗称塑料米,主要有PP(聚丙烯)塑料颗粒等。这些塑料颗粒一般用于生产服装配件、建筑建材等。有些塑料颗粒虽然和大米形似,但混在大米里却能轻易辨别。他介绍,塑料颗粒价格大约在10元-25元/公斤,有的甚至更贵。使用塑料颗粒冒充大米是件亏本的事,绝无可能。
市工商部门工作人员提醒市民,正规渠道出售的大米都是通过国标检测的,可以放心购买食用。
其实,早在今年3月10日,本报记者石维已经就网上流传的视频做过深入调查,并在《燕赵晚报》上将调查结果进行了公布。近期,“塑料大米”的谣言再度出现,以往的一些谣言文章、图片和视频在互联网上不断传播。对此,不少网民、媒体纷纷指出,这种“塑料大米”不仅很容易识破,成本还高于正常大米,商家没有必要用塑料颗粒去替代真大米。
网警表示,识破这则谣言,也无需知道视频里到底在做什么。因为拿塑料颗粒“假冒”大米会很容易被识别出来,根本骗不了人,比如同样泡在水里,塑料颗粒会浮起来,而大米会沉下去,且两者的口感也完全不一样。商家没有可能造假还留这么大一个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