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对于一个青春正茂的小伙子意味着什么?是崭新的人生,是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是对梦想的追逐,但对于永清县别古庄镇于村的陈宁来说,这些他都不曾拥有。相比同龄人,25岁的陈宁坦言,8年来,除了带母亲苏瑞萍外出看病,他没有出过村子。
陈宁上技校时,母亲苏瑞萍患上了脑出血,此后几年,又病发了2次,至今瘫痪在床,不仅失去了自理能力,就连说话、吃饭这些简单的事情都不会。技校毕业后,陈宁选择留在家中照顾母亲。自此,他的生活里都是母亲,他的大好年华也全给了母亲。近日,笔者来到于村,见到了陈宁。
“母亲3次脑出血,改变了我们家的生活”
刚来到陈宁家门口,热情的陈家人就招呼我们进门。干净整洁的院内,颗粒饱满的玉米被整齐地摆放在墙边。
陈宁穿着红色帽衫、蓝色牛仔裤,正坐在炕上为母亲按摩双腿。他年轻有朝气,看起来和同龄的小伙子无异。殊不知,他已经寸步不离地照顾母亲8年了。
前几年,每晚都是陈宁父子俩一起照顾苏瑞萍,后来,考虑到从事电气焊工作的父亲白天上班,晚上不能太辛苦,孝顺的陈宁就让父亲在厢房睡,自己陪着母亲。如今,陈宁80岁的姥姥也经常来陈家,和外孙一起照顾女儿,但每天陪伴苏瑞萍最多的是陈宁。
此时,卧室的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和饭香,丝毫感觉不出这是一位卧床病人的房间。
于村是个普通的小村庄,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陈宁的母亲苏瑞萍在生病前是一位典型的农家妇女,她与丈夫育有陈光和陈宁两个儿子,性格直爽、办事利落的她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一家人生活得虽不富裕,但是很幸福。
2008年秋天的一个早晨,大家都还在睡梦中,苏瑞萍却突然醒来,呕吐不止,陈宁的父亲赶紧带着她去了医院。正在市高级技工学校学习的陈宁接到了父亲的电话,火速赶到医院。他怎么也没想到,从此,全家人的生活都改变了。
经诊断,苏瑞萍突发脑出血,并且导致她左侧半身不遂。住院1个月后,她的身体渐渐好转,自己会走路、吃饭。当陈家人稍微缓过神来时,生活又给了他们一记“闷棍”。2010年夏天,苏瑞萍的亲叔公去世,不知是她内心悲痛还是联想到了自己的病情,脑出血当场复发。这次比第一次严重得多,康复了一段时间,苏瑞萍只能勉强走路,脑子也有些不清楚了。
2012年5月,病魔第三次降临在苏瑞萍身上。那天晚上,她正在小解,突然笑起来,接着就晕了过去。这一次复发,她差点丧命。苏醒后,她就成了如今的样子。
面对现实,他选择留在家里照顾母亲
穿衣服、擦洗身体、喂水、喂饭、喂药、换尿不湿、抱到轮椅上……每天早晨7点,从母亲睁开眼起,陈宁就要做这些事,一刻也闲不住。在外人看来,他的每个动作都十分轻柔、熟练、到位。其实,在母亲患病初期,这个小伙子常常手足无措。“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照顾病人,一开始,我连饭都不知道怎么喂。”陈宁说。
陈宁一边为母亲擦拭口水,一边向笔者慢慢讲述那段痛苦、疲惫的日子:“第一次患病导致母亲半身不遂,后来通过输液治疗,慢慢地她能自己走路、吃饭了。父亲照顾母亲时,我就在一旁学,把步骤都记下来。后来,他和哥哥要出去挣钱养家,我就留在家里照顾母亲,自己一点点摸索,渐渐就熟练了。母亲第二次住院时,病情比之前严重,走路、吞吐能力很差,我不仅要照顾她的吃喝拉撒,还要锻炼她的舌头及双腿肌肉。我总是拿一根筷子,裹上一块布,放到冰箱里冻一会,然后拿出来放到她的舌头上冰敷,刺激上面的神经,每隔一会,还要按摩她的双腿……那几年,母亲的身体有了好转,脑子渐渐清醒。”
第三次住院前,他还以为母亲的病情不再恶化。“没想到她彻底昏迷了,大夫说,她即使苏醒了也是植物人,也许,她就在昏迷中去世了。手术前,医生还下了病危通知书……”陈宁满面愁容地说,即使这样,他和家人也没有放弃希望,四处筹钱为母亲做开颅手术。
术后,在家人的盼望中,苏瑞萍睁开了眼睛,这令陈宁欣喜不已。但不幸的是,母亲丧失了自理能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陈宁更加忙碌了。
“她胃口差,平时就吃点粥、水果、牛奶,或者用饼干泡热水,喂一顿饭得花半个小时,一天连饭带零食怎么也得喂5、6次。怕她长褥疮,每2个小时,我就给她翻一次身。到了晚上,我就定好闹铃,给她翻身。白天,我经常将她抱到轮椅上坐会。天气好的时候,我就推着她在村里转转。以前我睡觉特别沉,现在她一有动静我就醒了。”陈宁说。
“可能由于年头久了,最近母亲晚上不怎么折腾了,吃点安神药就能睡着。现在,她长期吃着降压药,防止病情再复发,每年要输两三次液,疏通血管。总之,我晚上能多睡一会了。”陈宁说着笑了笑,但在他的脸上,还是能看到淡淡的黑眼圈。
母亲术后他几夜没合眼
采访中,54岁的苏瑞萍一直醒着,安静地听着陈宁讲述,双眼时而看看儿子,时而看看天花板,听到儿子说到难处,她也咧着嘴哭了起来,喉咙里传来一两声低吼。
“躺太久了,坐一会吧!”见母亲这样,陈宁熟练地为她穿好尿不湿和衣服,把她扶起来抱到轮椅上,穿好棉衣和棉鞋,还在她的脖子后面枕一个棉垫子,胸前放上一块毛巾。“第三次发病后,她全身肌肉一直绷得紧紧的。她的上半身比下半身还要严重。”说完,陈宁掀开母亲的棉衣,记者看到,苏瑞萍的双臂正呈弯曲状紧贴在胸前,手指和手掌都变形了。
“这是肌张力高的表现,是心脑血管病的后遗症,但并不是说每个病人都会患上,不幸的是,母亲出院后10多天就患上了,而且很严重,这令我最揪心。”对于陈宁来说,照顾母亲不是一件难事,最难的是如何治好这病。“母亲身体总是抽筋,一抽筋我就给她按摩,我曾连续几天几夜没睡觉,给她吃最好的安神药也不管用。后来,我就找大夫给母亲针灸,也没有效果。我又在网上查了相关的医院,听说北京有个医院可以治,我们赶过去后,大夫一看母亲的病情实在太严重了,就委婉地拒绝了。”陈宁说。
即使母亲被医生拒绝了,但陈宁也没有放弃,总是在网上苦寻医院,这中间也遭遇了许多事。“母亲晕车,我不愿意折腾她,总是提前去医院见大夫。如果大夫同意治疗,我再带着母亲过去。在医院,一天要花将近1万元,效果却不好,坚持不了几天,我们只能出院。至今,家里花了20多万元,还找亲戚朋友借了不少。”
不敢想自己的未来,他只愿永远陪伴母亲
在采访中,笔者看到,陈宁的嫂子李颖新只要手里闲着,就坐在炕上给婆婆按摩双腿。她今年才22岁,经人介绍认识了陈宁的哥哥陈光,并于去年4月底嫁进陈家。李颖新的到来让陈家多年来阴霾的天空多了一丝晴朗,也让陈宁多了一个帮手。
在卧室的墙上,贴着一张全家福,这是陈光和李颖新结婚时拍的。陈宁说,哥哥结婚当天,他能明显感觉到母亲心里乐开了花。“虽然她的脑子有时糊涂,但也有意识和情感。我陪她看电视剧《乡村爱情》时,看到好笑的地方,她会咧嘴乐,看到伤心处,她也跟着呜呜哭。母亲生病前,就一直挂念我和哥哥的婚事。嫂子不嫌弃母亲,做啥事都抢着干,母亲心里肯定非常欣慰。”陈宁说。
“我也想过,如果母亲身体好转,我就出去工作。但后来我还是放弃了,父亲和哥哥要出去挣钱,姥姥岁数大了,嫂子年纪轻,家里怎么也得有个干力气活的人。”谈及结婚、生子,陈宁笑着说,以前他没有谈过对象,现在更是不敢想。“我就想把母亲伺候好了。母亲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她只要活一天我就伺候一天。虽然暂时放弃了工作和爱情,但我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