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河北暖泉古镇300年技艺 1600℃铁水泼向冰冷高墙 火树金花名扬京津冀 被称作勇敢者的游戏 打树花浑身烫伤孩子不愿学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吴洁)农历正月初三下午六时,天已经黑了,气温降至零下13度。
在河北蔚县暖泉镇的打树花舞台中央,53岁的王德戴着草帽、护目镜,反穿着羊皮坎肩,条绒棉裤的裤腿一侧套了一条羊皮裤腿。他拿着把木勺,舀出一勺刚熔化的温度达1600度的铁水泼向高墙。铁水在空中划出一道闪光的弧线,撞击到冰冷的高墙上,瞬间钢花漫天飞射,接着第二勺、第三勺铁水飞出,层层飞花如瀑布飞泻,将王德紧紧裹在其中。
现场 暖泉镇堵车 京津冀游客来看打树花
大年初三,记者到张家口蔚县暖泉镇寻找不一样的年味。上京港澳转廊涿高速,最后上张石高速,不到4个小时,就到了暖泉古镇。
暖泉古镇上人头攒动,并不宽敞的街道上堵起了车,京牌、津牌与来自河北张家口、保定、石家庄等地的车辆汇聚在此。其中,尤其以北京的车子最多。
不少人拖家带口来到暖泉镇过年。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说,“我们今年没在北京过年,三十去的崇礼,先滑了两天雪,今天特意来暖泉看打树花。”
下午4点多,打树花广场前已经聚集了很多等待入场的游客。气温零下十几度,不少准备不足的人只得租件军大衣穿上应急。
“太冷了,手机总死机。”一位游客告诉法晚记者,“我们没买到第一场的票,只能看第二场的,站票。现在只能找个地儿吃点东西,暖和一下。”
一边是游客买不到票,一边是街上不时有“黄牛”询问游客是否要票,“第一场,座票,160元一张。”黄牛在人群中来回穿行,生意还不错,不时有在售票窗口买不到票的游客从黄牛手里买票。
打树花传承人 万树“梨花”头顶开
下午6点,演出开始。在穿插的文艺演出后,两位师傅用铁管抬着外包铁皮、内用泥灰等制成的桶将炼好的铁水抬到舞台中央。打树花传承人王德拎着一把勺子走上舞台中央,舀起一勺铁水用力快速甩向几米外的高墙,几秒钟的功夫,弧线抛出撞击墙面反射回来,形成耀眼的钢花,从天空坠落。
被包围在繁花中的王德,接连抛出第二勺、第三勺,飞射的钢花倾泻而下,照亮了夜空。观众都屏住了呼吸,直到钢花全部坠落,整个舞台归于黑暗,才想起叫好。
讲述 简易棚子做后台 反穿羊皮袄防着火
记者随王德来到打树花表演的后台,传承人王德说话时一双有神的眼睛总是透着笑。和大多数暖泉人操着类似山西口音的方言不同,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王德告诉记者,打树花是河北蔚县暖泉别具特色的节日社火,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这门技艺是用刚熔化的铁水,泼洒在高墙上,铁水遇冷迸射出万朵火花,好像枝繁叶茂的树冠一样,得名“树花”。
舞台后场只是一处有个简易顶棚的棚子。中间是2米来高的熔化铁水的锅炉。锅炉一侧堆着废铁和煤。锅炉上面是开放的填料口,冒出将近一米高的火苗。锅炉下方是铁水储存器,有个铁水出口。锅炉一侧,是个大鼓风机。锅炉后面,连接着一根直径七八厘米的支撑铁管,后面拴着铁链子。“铁水熔好后,后面的人一拉铁管,锅炉向前倾斜,铁水就从下面流出来了。”司炉师傅告诉记者,锅炉下午三点就准备好了,表演前提前半小时开始烧,用废铁,烧到1600度熔化成铁水才行。
锅炉后面的角落里,几位师傅正在穿戴打树花的行头,先是反穿一件羊皮坎肩,接着是一条腿的羊皮护腿,然后戴上围脖、草帽,穿上大头皮鞋,再套上护脚。此后,他们把手套、护脚和羊皮护腿用水打湿。对于为什么只套一条羊皮裤腿的问题,王德说,“穿羊皮护腿的这一侧靠近装铁水的桶,最容易烫伤。羊毛遇火会变焦,但不会燃烧起来。”
身上到处是烫伤 孩子外出打工不愿意学
“我跟着我父亲学习的打树花,至今已经打了30多年树花了。打树花算是家传技艺。但是打树花太危险了,身上到处都是伤。”王德撩开袖子,记者看到,他的手上、胳膊上有多处大大小小的烫伤后留下的疤。他的裤子上、脖套上,也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洞。羊皮坎肩上,也有不少烧焦的痕迹,左下侧衣角,羊毛已被燎了一大片。
“打树花是勇敢者的游戏。”王德说,即使打了30年树花,现在也经常被烫伤,“这也是个力气活,一勺铁水六七斤,泼的时候如果方向把握不好,就会十会危险。儿子在外打工,不愿学这个手艺。”
另一位打树花艺人师傅告诉记者,他打树花二十多年了,两个儿子一个成家立业在外打工,一个上学,都不愿意学这个。
说到传承,王德说,“这个不好学,又危险。除了逢年过节打树花,我平时在家干农活、种地。现在打树花有4位传承人,但家里都没有孩子跟着学。镇里很重视传承问题,我以后会带徒弟,把这个技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