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河间大鼓“敲”上央视舞台
“1996年7月,为了迎接香港回归祖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欢聚一堂》栏目组在全国征集喜庆、欢快的文艺节目,咱河间大鼓有幸入选,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那可是咱河间大鼓第一次走上中央电视台,真让人振奋啊!”今年77岁的孙正开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还是激动万分。
孙正开说,当时的央视国际频道《欢聚一堂》制片主任贾树森和他是战友。贾树森就给他打来电话询问河间有没有表演冲击力强的文艺表演艺术形式,打算在中央电视台录制播出。当时孙正开正致力于搜集文艺方面的素材,他思来想去推荐了河间大鼓和北皇亲庄的舞狮表演。
大鼓队舞狮队同时亮相,场面气势磅礴
“我们是1996年7月1日去的北京,7月5日正式登台演出。“孙正开说,大鼓队和舞狮队同时登台亮相,50名演员一起表演,场面气势磅礴。10分钟的演出,敲出了气势,敲出了精气神儿。”演出结束之后,导演黄阿原说:“这么多人一起演出,在我执导的节目中,是史无前例的。河间大鼓这种艺术形式是民间艺术的瑰宝,应该好好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农民鼓手潜心整理出248套濒危鼓谱
河间大鼓因其体大而得名,又因套路多、鼓声响、鼓艺高、技巧多变、气势雄壮、场面壮观、可欣赏性强而闻名,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奇葩。2006年,河间大鼓更是被列入河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经过千余年的风雨沧桑,河间市目前尚存150多支大鼓队、4600多名演员,但存在着表演人员年龄老化、新生力量充实慢、活动费用募集难、鼓队器具老化,且没有现成的鼓谱记录,靠口传面授传承难度大等问题,使河间大鼓套路越来越少,严重制约新鼓手的成长,已到濒临失传的境地。
为抢救、保护和传承河间大鼓,河间市文广新局组织50多名德高望重、打鼓技艺高、演奏套路多、记忆好、责任心强的鼓手,由他们演示或口述,并由熟悉鼓谱韵律的七旬老人田文欣执笔记录,以符号为主、文字为辅,整理各派流传套路和鼓谱。在此基础上,拍摄每个套路的演奏实况,制成视频光盘,加快新人培养。目前,已整理完成248套鼓谱,其中包括套鼓21套、套外鼓85套、震鼓32套、河东鼓谱35套等。现在这本河间大鼓鼓谱书正处于印刷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