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大学老师捐献O型“熊猫血”2000余毫升
为人师表,奉献爱心。雷鹏是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一名教师,2009年,他在一次献血中得知自己的血型是O型Rh阴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熊猫血”。在有些稀有血型献血者看来,因为是“熊猫血”,能不献就最好不献血,但雷鹏却不这样认为,他说:“献血就是为了帮助那些急需救助的危重患者,你不帮,我不帮,那么谁去帮呢?”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献血,如今已累计捐献O型Rh阴性血液2000多毫升。就在今年5月23日,雷鹏为一位24岁重病患者捐献了300毫升O型Rh阴性血液。
2011年夏天,一位老大爷在住院期间因手术需要输血,家人四处寻血未果,向省血液中心求助。当时省血液中心工作人员立即给雷鹏打电话,征求雷鹏的意愿,雷鹏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献血救人,他立即打车赶到省血液中心捐献400毫升O型Rh阴性血液。还有一次,一位孕妇在分娩期间需要输血,雷鹏也积极为其捐献了300毫升O型Rh阴性血液。
对于本报发起的寻找“熊猫血”公益行动,雷鹏说:“这个活动非常好,我愿意加入这个爱心平台,希望更多的稀有血型献血者能加入这个爱心平台,为挽救生命提供保障。”
故事二:
从河北到兰州地方变了爱心没变
来自河北的周子坤是西北民族大学的一位老师,他在无偿献血的爱心道路上已经走了13年。
2003年,当时还在河北某高校读本科的周子坤参加了无偿献血活动,正是因为那次献血,让他知道了自己身体里流淌的是O型Rh阴性血液。大学期间,他曾为一位危重患者捐献了400毫升救命血。2008年他到兰州,后来在西北民族大学任教。尽管学习和工作的地方变了,但是他的献血爱心却一直未变。13年来,他累计献血超过2000毫升。
一个有爱心的人,心里时刻感怀善念,周老师也不例外。“我愿意加入兰州"熊猫侠"之家,如果有患者需要输血,只要我身体状况允许,我马上就可以去捐献。”这是周老师给本报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