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照齐全被关停,老板状告政府不作为
满城区矿产资源丰富,拥有各类采石企业400多家,年产石碴等建材507.88万立方米。近年来,满城区的采石业快速发展,对当地山体环境、生态景观、空气质量和公共道路等造成严重破坏。
满城区政府要求有采石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进行规定地点集中开采,集中治理,在验收合格后才能复工生产。
一些采石企业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2013年,我们按照政府要求,搬迁到指定开采矿区,花费巨资办理了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环评等合法手续。两年多来,政府既不让我们开工生产,也不让我们进行环保整改,给企业造成较大损失。”
2015年8月4日,满城区顺兴石碴厂等3家企业将满城区人民政府起诉至保定市竞秀区人民法院,法院已立案受理并开庭审理。保定佳蓬律师事务所律师佟靓认为,满城区人民政府违反了行政法的信赖保护原则,企业依据政府“红头文件”的要求进行搬迁并扩大生产,已达到政府要求的复工生产标准,政府却没有履行其义务。
环保政策日趋严格,政府铁腕治污惹官司
针对京津冀地区连续遭遇雾霾天气,中央要求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
半月谈记者从满城区政府了解到,采石行业的粉尘污染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满城区对全区所有矿山企业断水、断路、停供火工品,严打私挖滥采违法行为。
“但是,采石行业门槛低、利润高,清理整顿难度非常大。”据满城区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一些无证企业仍在私挖滥采,并转移到其他县市进行生产。一些被关停的企业将政府告上法庭,要求恢复生产。
“过去,一些采石企业曾获得过政府颁发的环评手续,但标准较低,不符合国家现行的环保政策。如果现任政府承认企业原有的环评手续,允许企业恢复生产,这恰恰是行政不作为,是对社会公众的不负责任。”满城区政府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政府正在制定新的环保标准,如果企业能够达标,政府会允许他们生产。
专家认为,满城区政府大力整治环境污染的做法值得肯定。随着国家环保法对“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确立和环保政策的收紧,企业会遭遇更多限制。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冷罗生分析,就新引入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概念而言,其规定,具体指标由国务院下达,省级政府分解落实,各单位遵守。由此,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与冲突就不可避免。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基层政府已陷入“上有法律法规制约、下有实际情况挤压”的窘境中。满城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说,基层政府在执行国家法律的过程中,必然会损害到部分企业或个人利益。同时,环保工作人员也有执法不到位的情况。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增强,起诉情况可能会越来越多,这对基层政府是个挑战。
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建立退出补偿机制
过去由于税收、就业等因素,一些地方政府对企业的环保工作放宽限制,很多项目是边建设边上环保设施,导致环保欠账问题。2015年以来,环保治理力度加大,过去一些“顺风顺水”的企业开始感觉不适。
冷罗生告诉半月谈记者,环保执法进入“新常态”以后,意味着过去那些“有钱就任性”的企业将举步维艰,甚至不复存在。今后,企业的发展若是与公众改善环境的需求背道而驰,无论这些企业实力多么雄厚,也必将走进死胡同。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证照齐全的企业状告政府不作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管理能力和法治建设滞后所产生的连锁反应。面对此类事件,政府仍需铁腕治污。企业环保成本提高甚至倒闭,在短期内可能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但从长远看,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
冷罗生说,一方面,政府对污染企业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乃至责令停业、关闭时,一定要以现行法律法规为依据,在执法过程中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出现双重标准,力保执法的公正与公平;另一方面,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作出关停通知时,要给对方以陈述申辩和听证等权利,不然会难以服众。
满城区政府有关负责人建议,对环境影响较大的采石等特殊行业,国家应出台相关的环保标准,按照谁收费、谁补偿的原则,建立特殊区域的矿山企业退出补偿机制,对企业生产方面的投入进行补偿,鼓励企业转型,从源头上治理私挖滥采行为。(半月谈记者 王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