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新鲜出炉的2015年度“中国十大幸福城市”是:长沙、武汉、合肥、郑州、兰州、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石家庄、南宁、南京。
“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国家统计局共同主办,记录中国百姓的经济主张,了解中国经济生活的热点和变化,强调“再小的声音我们都能听见”。每年10万份调查问卷,85%的平均回收率,使它成为我国样本最多、回收率最高的问卷调查之一。
据了解,“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活动组委会通过大数据分析认为:通过民意调查和大数据评出的十个最具幸福感的省会城市,名至实归。此次石家庄市凭借较高的居民幸福指数,在104个城市样本中脱颖而出,入选2015年十大幸福城市。
100多个城市中,石家庄市能过关斩将跻身前十,背后得益于哪些优势的支撑呢?对此,市委党校王丽锟认为, 影响石家庄市民幸福感的首要因素是可支配收入,包括政府的“可支配收入”即财政收入,也包括普通老百姓的个人收入。
过去的一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付出超常的努力,聚焦发展第一要务,抓项目、稳增长,破难题、补短板,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不懈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2015年,石家庄市全部财政收入778.5亿元,增长14.4%,因此政府有了更多的财权,能为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办更多实事。在城镇,2015年石家庄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076元,增长8%;在农村,兑现各类惠农支农补贴资金16.2亿元,促进了农民增收。
“影响石家庄老百姓的幸福感还体现在老百姓的幸福获得感。”王丽锟表示,能直接“触摸”到的幸福——城市建设历历在目,能间接“享受”到的民生领域幸福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更侧重提高居民幸福感。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石家庄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补短板、兜底线、解难题、促改革,着力保障改善民生,让温暖的阳光照在每个人脸上。2015年,全市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560.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82.1%,民生保障水平明显逐年提升。全市新农合补偿金额创历史最高,失独老人特别扶助金大幅提升、计生事业费同比增长22%多、新增城镇就业9.5万人、6.2万名扶贫对象实现稳定脱贫……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数据库里,一个个投入与发展的指标昂扬向上,共同指向了幸福的方向。
石家庄人特质也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市委党校李玉华认为,石家庄是一个包容性的城市,石家庄人既有奉献进取的精神,又有知足平和的心态,所以居住在这个城市的人感到舒心快乐。市委党校王丽锟表示,全市老百姓对未来生活的美丽憧憬,对全市未来发展的“石家庄梦”,使得精神层面的幸福更为突出。
幸福路就在我们的脚下。今后,如何让幸福路更扎实呢?
李玉华认为,要理性地看待关于一个城市幸福感的评选,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应沾沾自喜,而是应全面、多方位、立体地去认识到这项评选活动的真正意义,以此来激励、鞭策城市往更高、更好的方向去努力与发展。
王丽锟认为,今后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抓住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提升全市综合地位,彰显全市独特风采,强化省会辐射带动作用,努力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要在城市发展中坚守发展、生态、民生三条底线,向万众创新、科技创新要发展动力,向生态治理要发展竞争力,向民生建设要城市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