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现在,相关后续工作,乃至验钞机升级,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着。而人们也在纳闷,为什么这些工作不提前进行呢?新版钞票的推出,是一件十分重大而且严肃的事情,有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在正式推出之前,也应该是万事俱备。换而言之,在正式推出之前,应该把所有问题考虑到,把应对工作提前准备好。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是一条极其重要的经验。如果事前工作做好,还会出现拒收吗?
做任何工作,都要考虑到可能的风险和挑战。诚然,拒收新版人民币是违法之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但换位思考,从情理上讲,人们的担心有没有可以理解之处?即便因为央行的声明弱化了矛盾,随着相关工作的跟进,问题最终会得到解决,但经验教训必须吸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版人民币不可拒收,如果相关工作做到位的话,也不应该出现拒收。就事论事,现在只能期待有关方面尽快推进后续工作,缩短无缝对接的时间。但作为一种工作作风,还是值得反思和改进的。新版人民币拒收是不该发生的遗憾,希望这样的遗憾,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不要再发生了。
经过国家认证的验钞机明确提示为假币,银行的ATM机不能识别拒收吐出,新版人民币的“遭遇”颇为令人费解——新版人民币准备推出,绝对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必然已经有了相当周密的事前安排,怎么还会出现这种诡异的情况呢?验钞机、ATM机不认新币,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新币流通的问题,难道还要等到新币推出后“经过实践检验”才能知道吗?这是不是也太后知后觉了?或者说,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容忍的失误?
要知道,这是多么大的一个空子啊,倘若有假币犯罪团伙第一时间推出新版假币,谁能识别呢?反正不管真币假币,验钞机提示的都是假币!事实上,现在民间之所以很多人拒收新币,正是因为要防范这样的风险——本身就是新币,人工识别大家都不熟悉,只能依赖机器;当机器也无法识别,甚至直接提示为假币,那么当然只好暂时拒收,等到验钞机更新升级之后再收不迟。应该说,这是正常的风险防范,既合情也合理。
此时此刻,再来看央行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新版100元人民币”,将拒收新币提高到违法的层面来强制要求,反倒是有些不合理的。一方面,升级验钞机需要时间,而暂时拒收新币,并不会对经济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旧币能够满足相应的需求;另一方面,出现新币被拒收的情况,到底是谁的问题谁的责任,这恐怕并非公众的不是吧,央行要求公众必须将收到假币的风险“置之度外”似乎不妥。
在公众拒收新币这件事情上,相关部门显然应该更多反求诸己。公众拒收新币只是暂时现象,等到相关金融机具更新升级完毕,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并不需要专门搞什么“确保新币顺利流通”的行动,更不需要对暂时拒收新币的公众“依法处理”。相反,倒是很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此次新币被拒收风波背后的经验得失,今后如果再推新版人民币,要将相关事前准备工作做得更细更好。
需要验钞技术革新
不仅是社会上的验钞机不买账,就是银行的专用验钞机和取款机也是“拒而不收”,只能靠专业人员人工查验。问题是,银行工作人员已经事先进行了新币辨别知识培训,百姓如何懂的?银行的解释是:因为系统还没有升级改造。这暴露出的问题是什么?其实是验钞技术没有革新,是没有实现“互联网+”。
这让笔者想到了眼下车主都在使用的“汽车导航仪”。“汽车导航仪”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汽车导航仪”是与卫星联网的,什么路段进行了改造,什么路段变换了线路,“汽车导航仪”可以在与卫星联网的情况下自动升级。而我们的验钞机则是传统的,里面输入的信息是没有更新的,都是旧有的储存。这就犹如一个人,你让一个古代的人如何生活在现代?
验钞机需要升级版,需要与“互联网+”进行对接。应该有“导航仪版验钞机”,与卫星对接,依据假人民币出现的新情况,可以实时更新识别数据。新版人民币的尴尬需要“卫星验钞机”化解。
将前置性的配套事项做好
新版百元人民币的发行是国家货币流通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更是关系到公众的生活和消费,意义深远。要尽快化解新版百元人民币的尴尬,国家和地方金融部门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点验钞机系统进行升级,让这些设备尽快完成对新版百元纸币的测试。兹事体大,不敢耽搁!同时,新版百元纸币流通不畅的问题也给各行各业一个启示:无论推行何种政策,出台何种规定和举措,都需要将前置性的配套事项做好,否则就很容易陷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境地,让人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