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爱好者有三张日本战时债券
这三张债券均由日本劝业银行发行,分别是昭和十八年(1943年)十二月的战时报国债券,以及同年六月和昭和二十年(1945年)发行的战时储蓄债券。债券上的面值,分别为十元、七元五十钱及十五元。
在这些约有半张A4纸大小的债券上,全部印制着“大东亚战争”字样的印章。同时,每张债券上都用红色字体标明了该张债券发行时所在的分组和编号。这些格式和字体统一的债券,上半部分为债券金额和发行说明,下半部分则为一式二联的“证券保管请求书”及“证券保管证”。在债券背面,全部都是用中文和日文书写的详细说明。透过阳光仔细查看,其中两张债券上还有复杂的水印。
“这些债券都是我在今年五六月份淘来的。”任寅静说,一张是从省会一古玩交易市场中购得,另外两张则是他通过网络从收藏爱好者中交流而来。
这是日本掠夺中国财富的有力证据
任寅静称,这些都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在我国发行的债券,目的就是骗走老百姓手中的钱,这是日本大肆掠夺中国财富的有力证据。
记者发现,除了战时报国债券外,两张战时储蓄债券发行时其售价均比债券面值要低一些,对于这个情况,任寅静推断当时日本有关部门为了大量吸收资金,以低价售出了债券。实际上,这些债券根本无法向购买人兑现。尤其是在1945年6月发行的债券,其纸张上已经没有了水印,说明在战争末期日本缩短了债券印制时间,但依然在疯狂发行债券,抢夺资金。
对于这三张债券为何没有购买人的印章或签名,任寅静咨询过专家后,分析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当时的某些客观原因,日本人印制大量债券后却没有来得及发行,二是随着战争节节溃败,日本人发行债券时已经不再遵循相关程序,直接将债券迅速出手,造成滥发。
捐出债券让世人铭记抗战历史
“这些债券虽然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但我希望它能让更多人知道。”任寅静说,他之所以要把债券无偿捐出来,就是想让更多的人通过这几张债券,了解到日本侵略中国时所使用的经济掠夺手段。
此外,任寅静还打算将一张从国外拍卖所得的取款票据同时捐赠出来。这张出现在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十一月十一日的活期储蓄取款收据,显示了四川万县一个名叫“成记”的商户从当时的交通银行储蓄部支取了240元现金,收据内容非常完整。“这张票据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普通市民的经济活动,希望能够为历史经济专家的研究提供帮助。”
河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河北红色收藏委员会主任牛双跃介绍,在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期间,其军队支出非常大,为了保证军队所需资金,在1937年至1945年期间,日本在亚洲多个区域大面积发行了众多的战时债券,强迫被占领地的企业和个人购买,以此搜刮钱财,支撑整个战争。因此,这些债券都是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对我国进行经济掠夺的铁证,在历史研究和收藏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对于任寅静无偿捐赠行为,石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感谢,接下来他会与任寅静详细沟通,尽快接收这些债券并向公众展示。
昨日上午,省会民间收藏爱好者任寅静找到本报,他收藏了几张抗战时期日本在我国发行的债券,现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