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谋划,绘就跨越发展路线图
吕志成就任威县领导时,正值这个县发展破题的艰难时期,工业经济、县城建设刚刚起步,工业产业层次低,农业“一棉独大”,他深知肩上重任,也清楚威县的家底,更知道带领这个贫困县后发崛起有多难。
为此,他率队下苏南、赴四川学习考察,三赴山东深度对标;多次赴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农科院请专家把脉会诊;迎着漫漫黄沙到西沙河流域了解种植历史、土壤条件;坐在群众炕头上了解种植意愿……
靠着这种实干的劲头,经过对威县发展历程反复审视对比,着眼全局谋划系统化思路,威县终于绘就了一幅贫困县后发崛起、科学发展的“路线图”:工业构筑“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三个主导产业,通用航空、新材料两个新兴产业”;农业形成“三带一园”(沿西沙河20万亩优质经济林带、沿106国道20万亩高效蔬菜带、沿金沙河畜禽养殖带及4.5万亩现代农业园区)的产业布局;城乡一体建设制定“县城+3个卫星镇+4个重点镇+180个中心村”的规划,力争2018年进入邢台市21个县市区前5名,进入全省前50强,最终与全国一道全面实现小康。
将规划路径变为美好现实,必须有一砖一瓦的“施工图”作支撑。吕志成主持制定了《全方位高层次开放大力度招商的实施意见》,推进13个领域开放招商,引进隆德汽车、君乐宝奶牛等亿元以上项目84个,3家企业成功上市。同时,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十多次带队到北京顺义区对接,签订合作共建“威县·顺义产业园”协议。
勇于担当,大刀阔斧推进改革改善民生
2014年1月,威县被确定为河北省唯一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吕志成意识到,这是威县走出贫困、后发崛起的难得机遇,也是为全省改革探路的重大责任。改革之初,个别部门不愿放权,以种种理由拖延甚至阻挠。吕志成态度坚决、敢于碰硬,提出“权留人走、权走人留”。凭着他这种决心和力度,组建威县行政审批局时,将县直26个部门的166项审批职责权3天时间划转至行政审批局,42枚公章变成1枚行政审批专用章。
改革大手笔释放出发展大活力。通过“一枚印章管审批”,审批效率提高75%以上,其中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由59.5个工作日压减为13个工作日,政府投资项目由65个工作日压减为10个工作日,“即来即办”事项超过100项。
对于吕志成来说,“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是刻在骨子里的追求。
改善民生,处处需要钱。面对贫困县的“穷家薄业”,吕志成以改革思维和市场思维,引进江苏一家教育集团建成“苏威仲夷”学校、思源学校等一流的中小学;分别与解放军302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立联合体医院;建成了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等高水准设施,组织文化活动月月“五个有”:有演出、展览、讲座、笔会、比赛。
做好表率,当好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
威县是革命老区,曾是冀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带,在烽火连天的战争中,威县的党组织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吕志成认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打造一支信念坚定、干事干净的干部队伍。作为共产党执政兴国在基层的“一线指挥”,必须抓好班子、带好队伍。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他提出并倡导“四个照一照”,即“每天工作照一照、重大决策时照一照、困难面前照一照、私念抬头时照一照”,时刻以先贤为镜激励警示自己,“过简单的物质生活、处简单的人际关系”。
吕志成老家广宗县与威县相邻,他的三哥从小对他关爱有加,早在他任职威县前多年就在威县承揽些小工程,形成了一些合作关系。但他到威县任职后,要求三哥将生意彻底退出威县。他三哥说:“你没来时我就在威县干活,我不沾你的光。”但吕志成还是“绝情”地让三哥选择了把生意退出威县。吕志成这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品格,为县里的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
从2011年8月就任县长、2013年4月接任县委书记至今,吕志成在地处黄河故道黑龙港流域的河北省威县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