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南峪:昔日荒山秃岭今日山绿民富
初次听闻“前南峪”的人或许不知道,曾经的前南峪是一片荒山秃岭,无雨成旱、雨大为洪。“荒山秃岭和尚头,洪水下山遍地流,沿川冲走河滩地,十年九旱不保收。”这是当年前南峪恶劣生态环境的写照。
1963年一场大洪水冲毁了前南峪,村子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灾后,前南峪党支部组织群众重建家园,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治山、治水、治沟以及经济林建设。日前在邢台市首演的大型现代豫剧《前南峪》中,重现了前南峪从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变为太行山区一颗璀璨明珠的艰辛历程。
前南峪村党委书记郭天林介绍,上世纪80年代,他们就开始探索山区发展之路,经过几十年探索,从最初的“治山造田,打好生存仗,实现由荒变绿”到“林果当家,念好致富经,实现由绿变富”,再到“转型升级,走好生态路,实现由富变美”,走出了发展“沟域经济”三部曲。
在前南峪的山上,万亩板栗漫山遍野,新疆薄皮核桃、美国凯特杏、美国红提、乌克兰大樱桃、北海道黄杨和千株玫瑰等在此安家落户。前南峪围绕果品深加工做文章,开展产业化经营,打造种植、养殖、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条。
山绿了,村美了,富有远见的前南峪人又发展起了旅游业。凭借生态优势和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总部旧址两大资源,前南峪建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抗大陈列馆,开发出“红”、“绿”结合特色生态旅游。
目前,前南峪已形成高效林果业为基础,绿色环保产业为骨干,旅游服务业为桥梁,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经济格局,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2014年实现人均纯收入10600元。“山绿民富”的前南峪,成为邢台市大力发展沟域经济的典型。
工业反哺农业“矿老板”承包荒山种果树
据了解,邢台市太行山区涉及邢台县、沙河、内丘、临城4个县市,山区总面积570万亩,山区人口70.2万。全市共有适宜建设经济沟1210条,总面积222.4万亩。根据邢台市委、市政府的规划,邢台市将用5年时间,通过综合开发,使西部太行山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收入得到明显增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为河北省太行山综合开发创出一条具有邢台特色的生态经济沟建设新路子。
发展沟域经济,资金从哪里来?邢台给出的答案是:市场化动作,工业反哺农业。今年4个山区县市列支财政资金3000万元用于生态经济沟建设。同时,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大力推广公司或大户承包治理、合作社经营等模式,通过政府以奖代补、招商引资等措施,吸引社会力量投资生态经济沟建设。
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沙河市初步建成以白塔镇栾卸村为中心的银杏种植基地、以蝉房乡为中心的有机板栗种植基地和以綦村镇为中心的核桃种植基地。参与开发的企业中,曾经从事矿山开采、矿产品加工和运输的占了一多半。
沙河曾经的“煤老板”,如今的沙河市红石沟生态经济示范区负责人曾利刚表示,要把红石沟打造成现代农业的“金矿”。2009年底,曾利刚所在的宝晟公司承包下红石沟的2万亩荒坡、荒滩,之后陆续栽植果树60余万株、生态林木100余万株。通过新垫高标准土地和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红石沟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周边地区。“项目建成后,年均净利润可达7000万元,可带动周边9个村庄致富、上千人就业。”曾利刚说。
在沙河市利多生态经济示范区,原来从事铁矿生意的乔军旗已投资9000多万元,正在建设30座日光温室大棚、1200亩园林苗圃基地以及500亩核桃园、100亩采摘园。乔军旗告诉记者,还计划建设立体式薰衣草摄影基地,发展婚庆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邢台市已有458家企业老板共承包100亩以上的荒山荒岗40多万亩,其中承包5000亩以上的15家,总投资达到17亿元以上。邢台市将抓住国家化解产能过剩、支持生态建设的有利机遇,计划每年筛选确定一批山区开发建设大项目、好项目,吸引工商企业投资山区开发。邢台市西部山区正在加速绿起来、富起来、美起来。
火热的6月,站在邢台县前南峪村的山头上俯瞰周围,绿波荡漾,层峦叠翠,俨然是一片绿色王国。山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