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建筑原本是水泥设计院的办公楼
为了了解这栋楼的前世今生,记者曾经到唐山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和抗震纪念馆查阅,但没有找到任何与其相关的史料记载。许多老读者虽然清晰地记得这栋楼确实是震后遗留的最高建筑,但是对它的由来也不甚明了。
报道发出后,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的边晶老师联系到本报,他向记者讲述了他对这栋建筑的独家记忆,因为地震之后他恰好在这栋楼里工作过一段时间,记忆尤为深刻。
边晶告诉记者,这栋楼始建于1975年,当初的产权单位是唐山水泥设计院,“当时唐山水泥设计院是个刚组建的单位,在石家庄办公,本来打算等这栋楼建好就搬来唐山,没想到还没来得及搬就发生了地震。”
据介绍,这栋六层建筑原本是设计院的办公楼,在它的旁边还有4栋四层的家属楼。在1976年大地震发生时,这栋建筑的主体框架刚刚封顶,还没有来得及外装。“地震之后,这栋六层的办公楼屹立不倒,那4栋家属楼隔行倒塌了。后来这栋办公楼保留了下来,那几栋家属楼全部拆除了。”
从《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和《唐山大地震震害》中,记者找到了关于这栋建筑只言片语的记载,但没有清晰的图片资料。
经几次异主,建筑留存至今
“地震的突然袭击,打破了唐山水泥设计院的计划,他们也没再往唐山搬。”边晶回忆说,到1977年12月,河北省机械施工公司接管了这栋遗留的六层建筑,而当年18岁的边晶也是该公司的一名员工。
“我们把这栋楼当成了库房,只使用了一至四层,在里边存放生产配件和原材料。但是考虑到可能会余震,我们并没有在里边办公,而是在楼下的一处平房办公。”由于并未正式使用,该公司没有对这栋遗留的建筑进行后续的内外装修,而是直接使用的它的毛坯框架,只在门窗的位置用木板和帆布进行了简易地遮挡。
时隔多年,边晶依然记得当初站在这栋楼上向窗外眺望时看到的景象,“当时从楼下往外看,看到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简易平房,这栋楼在当时是最高的建筑,就好像现在从凤凰山山顶上往下看。”
几年之后,这座“坚挺”的楼房再次迎来了新的主人。1982年至1983年,边晶所在的河北省机械施工公司整体搬迁,这栋楼同时也由市政府接管,变成体育中心的一部分。
再次异主之后,这栋楼终于开始改变了它维持多年的原始模样,“这栋楼开始进行内装、外装,在楼顶还加了一个圆球,这栋楼有了全新的面貌,正式投入使用。”
建筑是拆是留引热议
这栋楼对于边晶来说,不仅仅是一处单位旧址,更是一座难得的地震遗迹。亲身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边晶,对这场灾难有着挥之不去的深刻记忆,对那段历史更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愫。“唐山的地震文化几乎出现了断档,我觉得抢救地震文化刻不容缓,这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传承和底蕴。这座建筑是城市记忆,应该保留下来。如果现在为了眼前的利益把这座地震遗迹拆除了,实在是让人惋惜。”
除了边晶,也有几位读者给本报打来电话,呼吁将这栋建筑物保留下来。报道发出后,这栋建筑的是拆是留在网上也引起了热议,不少网友在网络上发帖说出自己的声音。网友“只有你真好”表示,“唐山有历史底蕴的建筑本来就少,拆一个少一个,再建的和这个相比也不一定更有价值,建议在总体设计中给予保留。”网友“飞鹏”称,“若真是地震遗址,还是不拆为好,应该慎重。”网友“精灵”也呼吁要“留住历史”。
然而,也有网友说出了不一样的声音,网友“王家倚天”表示,“不用保留,唐山新华道已经很有唐山特色了,各大城市有一条历史类街道就行了,而且唐山这条历史街道已经很突出了。唐山正处于快速城镇化道路上,这些建筑确实应该注意,但是本例建筑综合起来还是不保留的好。”网友“甜芯”也称,“一点美感都没有,没有特点的建筑。”
日前,燕赵都市报曾刊文报道唐山体育中心旁边有一栋1976年大地震之前建造的六层建筑,因它在地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