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治海,男,1958年6月出生,怀来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从事杂交谷子研究工作,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张家口市农科院总农艺师、河北省杂交谷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赵治海30多年来致力于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攻克了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的世界性难题,开创了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的里程碑,培育出“张杂谷”系列谷子新品种,解决了杂交谷子从研制到推广的一系列技术难题,把谷子由亩产三四百斤的低产作物变成了亩产八九百斤的高产作物,带领河北杂交谷子走向世界,为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谷子之父”。
赵治海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并创立了“光(温)敏两系谷子杂种优势利用法”理论体系,阐明了如何利用不同地理来源谷子资源创造谷子光(温)敏不育系的技术与规律,开创了谷子杂交优势利用新途径。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光温敏两系杂交谷子新品种,成功选育出杂交谷系列品种,形成了适宜水地旱地、春播夏播及早中晚熟配套的品种结构,解决了优质与高产的矛盾,“张杂谷1、2、3、5、8、10号”被评为国家级优质米,“张杂谷5号”创造了最高产810公斤的世界谷子单产最高纪录。建立了杂交种的质量标准和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制定了《谷子杂交种》等4项河北省地方标准,规范了谷子杂交种的质量和杂交种制种与栽培技术,解决了杂交谷子生产应用中制种产量低、种子纯度低、除草难三大技术难题,实现了杂交谷子高产稳产。“张杂谷”系列谷子杂交种已在我国北方11省区推广种植1000万亩,平均亩产400公斤到600公斤,比常规谷子增产一倍,累计增产粮食20亿公斤,增收80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对旱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杂交谷子被列为商务部和农业部支援非洲的重要农业项目,与乌干达、尼日利亚等10多个国家开展试验示范合作并取得了成功,并在埃塞俄比亚建立“中非杂交谷子研发中心”。原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专程到张家口考察杂交谷子,建议在中国成立“国际杂交谷子培训中心”,并作为中国政府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核心项目在全球推广。赵治海作为唯一的中国代表应邀出席“第四届世界饲料与粮食安全大会”,作了题为“让杂交谷子走向世界”的主题发言,为我国农业科研走出国门树立了典范。
赵治海先后主持完成10多项国家、省重大科研课题,取得了18项科研成果,其中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他与华大基因研究院合作完成的谷子基因组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杂志《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是目前世界谷子领域发表的影响因子最高的学术论文。他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五一劳动奖章和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先后被评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高端人才,他带领的杂交谷子研发团队被评为河北省首批“巨人计划”创新创业团队。
春节期间,有人选择热闹访友,有人选择外出旅游,但亦有部分市民选择利用节日闲暇到图书馆给自己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