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打一个服务电话,服务工就会到家中免费提供服务。近日石家庄通过改革,把“养老院”建到了特困老人们的家中。
居住在省会金马小区的齐女士今年64岁,老伴因患疾病失去了行走能力。2014年12月20日上午,齐女士拿起老人专用的“百姓通手机”,按下“红绿键”,立刻就接通了12349热线,很快预约了服务。当天下午,友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专业养老服务工就上门,给齐女士的老伴理了发,还为他们家擦拭了玻璃和门窗。
如此高效的服务背后,是一套由36个呼叫坐席、80位专业信息分配人员、全市所有进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的养老服务商组成的综合服务系统,服务对象正是像齐女士这样的特困老人。
截至2013年底,省会60岁以上老人达到了150多万人,其中失能老人近8万人,社会孤老2.5万人,空巢、独居老人也在逐年增多。在繁忙的城市中,老年人的生活面临着诸多无奈和尴尬,养老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
以前,解决特困老人养老问题通常的做法,就是政府建公立敬老院。但是,财政资金并不能支撑起这样巨大的投入。同时,没有竞争的服务,质量也谈不上多高。况且,从民政部门的调查来看,多数老人在养老选择上还是“不愿意离开家”。
于是,石家庄决定打破政府“包办”的格局,让社会和市场力量在养老服务事业中大展身手。日前,该市印发《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规定三无老人、低保老人、社会孤老、重度失能老人和9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五类老人,每月能享受100元—500元不等由政府购买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养老服务,涉及老人达数万人。
那么,怎么买、买什么、向谁买呢?
在12349呼叫中心大厅,记者听到电话声此起彼伏,接线员们颇为忙碌。据统计,全市每天都有几百个电话寻求帮助。呼叫中心负责将需求信息分发给服务商,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全天候服务。而养老服务商要经过招投标才能进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
为保证质量,该市还与服务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每次服务都要进行回访,反馈机制如同网购的“好评”、“差评”,并实行严格的准入、监管、淘汰。同时,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拨付相应的资金。
“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实质上是政府探索多元化养老路径,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为老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养老服务。”石家庄市财政局社保处处长毛思雨表示。
齐女士则说,政府给出钱,老人在家就能享受服务,这样的好事必须赞一下。
[邯郸新闻]1月23日下午,在邯郸银行微贷中心会议室,由团市委发起组织的2014年青年创业大赛后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