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博野县紧紧围绕15件实事,统筹推进,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制度护航,村庄环境更洁净了
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博野县净化、美化农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使众多村庄告别了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房屋破旧、缺树少绿、路不平灯不明的状况,村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为保持家园的美丽整洁,该县建立了长效保洁机制。县财政投入270万元,在133个行政村按照每100户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建立了保洁队伍,确保了农村环境卫生制度化、常态化。同时,制定了交通干道两侧环境卫生及绿化工作机制,明确了责任部门及职责,做到了定期清理,定期管护,实现了常态化管理。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改变的是村容村貌,养成的是村民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升的是农民内在的生活品质。在提升行动中,该县把培育和谐的村风民风作为着眼点,指导各村制定了村民公约及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引导农民改变传统落后的生活习惯,村民的环境意识、公德意识、文明意识明显增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崇尚文明、健康生活,正在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挖掘特色,农民腰包更鼓了
小许是保定市区的一名骑行爱好者,每个周末他都会邀上三五好友,结伴骑行到周边县游玩。去年,他来博野的次数比往年多了。“博野举办的赏花节和采摘节,极大吸引了我。与好友骑行在千年古梨园里,春赏梨花秋采果,一边游览,一边聊天,渴了摘几个新鲜的梨解渴,仿佛感受到了古时文人结伴而行的乐趣。”
为深入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博野县立足本地苗木种植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美丽乡村生态游”特色品牌创建活动,先后建设了大连彩色苗木生物园、保定筑邦园林植物园、大北河绿道观光园和沙窝村千年古梨园采摘园四个生态游园。该县累计投入500多万元,修建完善了乡村生态游的基础设施和景观,积极打造“藤结瓜、瓜连藤”的乡村特色生态游格局。特别是把传承村庄历史记忆作为重点,积极建设“乡愁”载体,把留住“乡愁”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沙窝村、大北河村先后建成了村庄标识、村史馆、梨园观光台等。据了解,去年全县共接待外地游客近5万人次,创收近百万元,“美丽乡村生态游”正成为博野县的金字招牌。
此外,该县把村庄绿化作为提升行动的重要内容,着力在“绿”上做文章,以“绿”增色。结合实际,大力开展秋冬季植树造林活动,县财政列支专项资金,对通道绿化、“三环”绿化、村庄绿化等进行奖补。仅冬春季全县投入400多万元对村庄绿化进行了奖补。
政策激励,干部干劲更足了
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中,博野县坚持把打造优秀基层党组织作为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健全了村“两委”会、党员代表会议等制度,把在提升行动中善于做群众工作且群众认可的干部纳入“两委”成员,使基层“两委”班子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增强。
该县还不断强化政策激励,逐步提高农村干部生活待遇,引导村干部在提升行动中建功立业。在认真落实“一定三有”的基础上,县财政拿出30万元专项资金对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十佳党支部进行奖励。同时,实行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财政供养制,在改造提升行动中表现优异、成效显著的大北河村党组织书记孙小军、东百章村党组织书记郭雪申等4人,比照公务员工资享受财政专项补贴,从而带动激发了大批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李晓利,女,34岁,邯郸县南吕固乡七方村人。于2014年12月31日在鸭池村走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