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长城
战国时,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山国是个奇迹,它不属于“战国七雄”之列,但它创造的灿烂文化随考古发现广为人知。
长城对于中山国而言,是抵御赵国和燕国的有效屏障。《史记》载:赵成侯六年即公元前369年,“中山筑长城”。在河北境内,中山长城是文献有明确记载的最早的古长城。1980年代,文物工作者在唐县发现了被当地村民称为“边墙”或“葫芦蔓子”的中山长城遗存。
河北大学博物馆的李文龙先生曾对河北境内的古长城做过全面的调查和梳理,主编过河北省长城志,12月4日,通过他的指点,在当地村民带领下,在唐县凤山庄西南方的山上,记者见到了闻名已久的中山长城烽燧,这是座用石块砌成的平面呈方形的烽燧,残高约有两米多高,站立其上北望,即一片碧蓝的西大洋水库。据介绍,中山长城在唐县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沿线有三座城址,三座烽燧。
除分布于唐县之外,尚分布于曲阳、涞源、顺平三县,总长约80余公里,为石砌或土石混砌,大都坍塌,呈土石垅状,现存残高最高有1.5米。
燕长城
在大城,记者第一次听说燕长城,却未能见其“庐山真面”。
在河北有两条:燕南长城和燕北长城。大城境内的燕长城属燕南长城。
燕南长城东西走向,分布于易县、徐水、容城、安新、雄县、文安和大城七县,大致沿易水修筑,故又称“易水长城”。此段长城修筑时间无明确记载,基本可以肯定,在燕昭王之前它就存在了,主要用于防御齐国和赵国;而专家据其走向、形制结构与河流、淀泊关系分析,认为其经历了堤防-长城-堤防的演变过程,具备防水和防御双重功能。
据了解,燕南长城总长约250余公里,墙体或土石混砌,或黄土夯筑,在易县和徐水一些地方保存较好。
燕北长城修筑于战国后期,主要用来对付东胡和山戎等游牧民族,分布于沽源、丰宁、围场,总长约220余公里,为夯土版筑、石砌、沙土石混筑,人称其为土龙、石龙或沙龙。据了解,燕北长城在沽源和丰宁境内破坏严重,在围场境内呈一条土垅状,当地人称西段为“长壕”,中段为“御路”,东段为“边墙”。
赵长城
赵长城明确的修筑时间,《史记》记载的是赵肃侯十七年即公元前333年,那年赵“围魏黄,不克,筑长城”。此段长城称赵南长城,又称“赵肃侯长城”。
赵南长城分布于涉县、磁县、临漳、成安、肥乡,沿漳河故道北岸,用漳河和滏河堤防相连扩筑而成,故学术界又称之为“漳滏长城”。遗憾的是,此段长城已深藏于数米深的地下,地表无存。
赵长城亦分南北两条。记者最早认识赵北长城是通过张家口长城专家胡明先生。
赵北长城分布于张北、万全、怀安等县,为赵武灵王修筑,故又称“赵武灵王长城”。
据介绍,赵北长城总长约80余公里,墙体由石砌或土石混砌,但破坏严重,残高最高3米,张北境内60余座烽燧保存较好,“平面多数呈圆形,少量为方形”。
秦长城
秦皇岛有座孟姜女庙。记者亦同李文龙先生讨论过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秦不是没修过长城,但在秦皇岛境内,如今有明长城,亦有北齐时修筑的长城,并未发现秦长城。
又称秦始皇长城,为防御匈奴而修筑。《史记》称:蒙恬率三十万大军逐戎狄,“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
公元1752年,乾隆皇帝在围场发现一段古长城,作文《古长城说》。他不知此段古长城即秦长城。
河北境内的秦长城,利用了原来的赵北长城和燕北长城,分布于张北、赤城、丰宁和围场,总长约460余公里。据介绍,秦长城张北段汉代曾加以修缮利用;崇礼段在汉代、北魏和北齐时曾被修缮利用,围场段曾被金朝改建利用。
汉长城
亦为防御匈奴修筑。
河北境内的汉长城分布于怀安、尚义、张北、万全、崇礼、沽源、赤城、丰宁、隆化、滦平等县。在张家口境内总长约230余公里,在承德境内总长约20余公里。墙体石砌或夯土。汉长城留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其“列燧”。
沽源的一座烽燧存高7米,而承德一座烽燧的残高有4米余。“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据介绍,承德境内的汉长城烽燧遗址顶窄底宽,一般存高3米以下,当地人俗称“馒头包”或“炮台山”。
北魏长城
河北境内的北魏长城主要分布于张家口,石砌或土石混砌,总长近400公里。其中赤城、崇礼、宣化等段,均在北齐和明时重被利用,未利用的均坍塌严重,呈土垅和石堆状;现存烽燧残高最高6米。
此条主要为防御柔然修筑的长城以外,北魏还有一条“畿上塞围”长城,据介绍,其始修于公元446年夏,亦为石砌或土石混砌,在涿鹿和蔚县,残高最高3米。
北齐长城
分布于张家口、承德、唐山和秦皇岛,亦为防御柔然修筑。
天保六年即公元555年,“发夫百八十万人筑长城”。北齐政权虽然短暂,可做的事情常能成为后世议论的话题,修筑长城,一下子发动180万人齐上阵,亦可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山海关段长约20余公里,当地人称为“红墙子”;抚宁段长约近20公里。需要说明的是,此两段北齐长城,尚存争议,两段长城修筑于何时?在学术界今存北齐、北周和隋三说。
大部分后来被明长城利用。
唐长城
不难寻觅,在从宣化去赤城的路上,即能见到。知情人告诉记者,左侧靠近路边的用黄土夯筑的墙体即是。
普遍的一种说法认为,唐长城是张说率人修筑,目的是为防御突厥。
据介绍,唐长城在河北分布于宣化、崇礼和赤城,总长约70余公里,或黄土夯筑亦或石砌,残高最高4米。
金长城
金长城又称金界壕,在河北,分布于围场、丰宁和康保,总长约210余公里。围场人又称其“长壕”或“万里长壕”。
金界壕由外壕、墙体、望台构成。墙体大多坍塌严重,残高不足1米;望台间距二百至三百米。
在康保,记者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才找见了金界壕遗址。当年为防御蒙古人的金长城,如今大多地段已被夷平,化身行车的乡间大道。
明长城
是记者最熟悉,亦是最为直观的。提起长城,记者眼前率先浮现的总是无数次被强化过的明长城的影子。
在河北,除了廊坊、沧州和衡水,明长城在秦皇岛、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石家庄、邢台和邯郸均有分布,东北至山海关老龙头,北抵赤城独石口,南达武安峻极关和涉县响堂铺,总长达1300余公里。
像金人一样,明人修筑长城的初衷,亦为防御蒙古人。河北境内的明长城初辖于蓟镇和宣府镇,嘉靖年间,昌镇和真保镇设置以后,分长城怀来段辖于昌镇,涿鹿段及保定、石家庄、邢台和邯郸境内长城辖于真保镇。四镇之外,河北境内另有一条长城,从武安经涉县进入了山西黎城。
其实,河北境内,不只有明长城。但今天,毫无疑问,在人们看来,明长城是河北古长城最华美亦最精彩的篇章,人们张嘴就能说出山海关、喜峰口、金山岭、紫荆关、大境门……一串响亮的名字中间,聚集了明长城最鲜明的人文景致,亦埋藏着明长城最深厚的人文故事。
[邯郸新闻]如今岁数大了行动不便,乡里有医疗人员直接到家里服务,不用出门就能看病,真是太好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