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团省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防止因身份和职务使活动“被安排、被导演”情况发生,他们专门设计了“隐身”融入青年环节。各小组成员统一以“大学师生社会实践”的名义,走入基层青年的现实生产生活。活动期间,严格按照八项规定要求,所有费用自理,不接、不送、不陪同,“‘隐去身份,与青年一个厂房劳动,一个锅里吃饭,一个板凳上聊到深夜’的调研方式,还是第一次遇到。”河北格力电器公司总经理刘知新告诉记者,他接待过不少调研组,但这种下基层方式,让他感到意外又很亲切。
用食堂餐、吃农家饭,住职工宿舍、睡农家大炕,让团干部切身感受到基层青年的真实生活状态。活动中,省、市、县三级团委机关全体干部以及国企、高校处级以上团干部,分批次深入农村、民营企业等基层单位,通过劳动体验、交流座谈等多种方式,了解青年学习、工作、生活的实际情况和思想动态。
据统计,“一融三同”活动中,我省各级团委机关干部共走访青年4600余名,回收调查问卷2万余份,召开宣讲座谈会232场。
接地气才能办实事。在与普通青年同学习、同劳动、同生活过程中,团干部倾听普通青年的真实想法、真实需求以及对共青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到基层团员青年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和愿望诉求,每个小组都建立起联系普通青年、帮扶贫困户、为基层办实事、志愿服务四套“台账”,因地制宜为基层青年排忧解难。徐水县元头村10岁的小姑娘钱如梦,由于父母患病,家里生活非常拮据。工作组自发捐助解决她的上学困难,帮助其申请助学基金,并作为长期联系和帮扶对象;针对小蜜蜂工具集团公司职工的文化需求,工作组送去文体器材和学习用品;发挥团干部动员优势,工作组为藁城区杜村老百姓组织医生志愿者义诊,仅一上午就服务群众300余人……为青年办实事、解难事,使团组织真正成为广大青年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
“一融三同”活动不仅贴近了基层、服务了青年、推动了工作,还锻炼了团干部的作风,提高了他们做好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的本领。一方面,活动使团干部提高了与青年打交道的能力,熟悉了新媒体的运用。活动期间,微信群成为重要工作平台,省、市、小组三级共青团微信群共发布各类信息7万余条,其中心得语录1.3万条、活动图片2.5万张,生动反映出团干部“一融三同”活动期间的点滴瞬间和感悟体会。另一方面,各活动小组与基层青年同吃、同住、同劳动,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基层,进一步树牢了群众立场和群众观点,使许多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团干部,向“懂青年、懂基层、懂社会”的“三懂”团干部转变。
同时,团干部坚持在活动中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每个活动小组在农村都开展了“助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有的帮建公厕,有的提供环卫工具,有的绘制文化墙;每名副科级以上团干部都按照扶贫帮困“春雨行动”的要求,至少与一户贫困户结成了长期帮扶对子,进行精准帮扶。“在基层,虽然脚上踩了泥,手上起了泡,但与青年的心更近了,身入才能深入,身融更要心融,才能听到实话,摸到实情,谋出实策。‘一融三同’让我们转变的不仅仅是工作作风,还有认知形式、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赴廊坊工作组一名团干部对记者说。
11月11日,涉县法院涉诉服务大厅里暖意洋洋,陈某等13名农民工向执行法官赠送一面锦旗,感谢法官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