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见到的是一位典型的坝上农村地区的老妇人,她有着一双40码的大脚,体格也较同龄的老人更为硬朗,走起路来,步步生风。头上裹着藏蓝色的方头巾,因常年日晒,皮肤黝黑,朴实的笑容,这哪里有半点混血的模样。但是只要细看,老人高高的额头、深邃的目光,眉宇间仍能看出俄罗斯族的模样。
徐金凤,原名卡其基娜———柳芭,出生在苏联,三岁的时候,全家跟随父亲回到中国,一直住在满洲里。
1952年,16岁的黄存昌因为家里贫困,吃不饱饭,决定外出打工挣钱。他先去了二连,在那里的硝矿工作了两年,后来听说苏联挣钱多,便打算只身前往苏联,可却因为办不出签证,最后留在了满洲里,为此也埋下了缘分的种子。在满洲里,他在地质队做过测量员,后来又调到了砖厂。1960年,在乳品厂工作时,他结识了美丽的俄罗斯族姑娘徐金凤。
当时,徐金凤也在他所在的乳品厂工作。当黄存昌第一次见到这个高鼻梁,黄头发的美丽女子的时候便喜欢上了她。那时,已经27岁的黄存昌帅气、成熟、风趣,对着自己喜爱的女子,敢于大胆表白。
黄存昌老人回忆说:“我记得当时和她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有对象没?’其实我早就注意她了,私底下也打听过,知道她没对象。”
当记者问徐金凤,当时只有18岁,为什么会喜欢这个比自己大9岁的男人时,她爽朗地笑了:“他说他会一辈子都对我好。”
就这样,两个人相恋一年后,在只有徐金凤母亲同意的情况下登记结婚了。
1962年冬天,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因徐金凤是俄罗斯族人,黄存昌也被列入“下放”名单中(因和苏联有关系,不允许继续留在满洲里),黄存昌此时必须返回康保老家。当时,只给他们一个星期的时间考虑,徐金凤是留是随,此刻不得不作出选择。留下,舍不得孩子和深爱的丈夫;走,舍不得父母姐妹,和生活多年的家。而且当时除了母亲,所有人都不同意徐金凤和黄存昌回小兰城村,他们不知道那是个什么地方,不知道将来会过什么样的生活。
最后,徐金凤还是跟随黄存昌回到了小兰城村,因为丈夫说会一辈子对她好,她信了这句话。
回到小兰城村,徐金凤发现,这个没电缺水又寒冷的地方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徐金凤说:“回来的那天正好是晚上,什么也看不清楚,只知道这里根本没有电灯,点的全是煤油灯。第二天白天,我一出门看到外面的景象,完全惊呆了。”
刚回小兰城村的时候,徐金凤不会做饭,不会针线活,听不懂当地方言,生活各方面都不适应。从小生活优越的徐金凤,看到这个穷困、破烂不堪的家,想过要离开,可是面对两个可爱的孩子和深爱的丈夫,这种念头一次次地被压了下去了,最终坚定信念留在了这个小山村。
相扶:她成为小兰城村最能干的女人
刚回到小兰城村不久,黄存昌就当上了生产队长,徐金凤也参加了了劳动。由于她个子高、壮实,在队里干活不亚于一个男劳力。“每次她从地里往回背庄稼,从后面看就和车拉的似的,一大垛,男人都没有她背的多,这么多年,什么苦她就做什么。”黄存昌每次说起老伴的往事时,都会笑着把头低下。
由于徐金凤吃苦能干,而且心地善良,人缘也好,从23岁便一直担任村妇联主任,直到47岁。同时她还当了政协委员,去市里两次参加侨联先进代表会,还拿了荣誉证书。
“这里的人都特别的好,合的我心意,我在这住了50年了,没有和村里的任何人吵过架。从我来后,他们都不叫我名字,叫我“二侉”,我知道他们没有恶意,而且这个称呼也很亲切,现在的孩子见了我还是二侉奶奶,二侉奶奶的叫”。徐金凤老人一边说一边乐呵呵地笑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她已经完全地融入到了这个村子,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康保人。
相持:历经50年风雨一切都值得
徐金凤是一位乐观豁达的老人,她的身上有一种不俗的气质,这让从小娇生惯养的她在这个贫困的农村也能生活得悠然自得。
“50年了,我们没闹过什么矛盾,他对我也一直很好,也不枉我这辈子跟了他,值了。”
“她跟着我一直苦到现在,苦了一辈子。现在家里还种着13亩的庄稼,我身体不好,有严重的肺气肿,家里里里外外全是她一个人打理,地里的活也是她一个人做,我从那么远把她带过来,却没让她过上几天好日子,......”黄存昌大爷说着说着,眼圈便红了。
她,千里迢迢,背井离乡跟了他,从一位“公主”变成了女强人,虽然她也犹豫过,动摇过,可是最终她留了下来,这便是爱。他承诺一辈子对她好,虽然没有让她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但他心里有她,疼她,这便是情。
50多年的相扶相持,1825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用行动告诉了人们,最真挚的爱情,就是不离不弃,相濡以沫。
俄罗斯姑娘下嫁张家口农村小伙 相守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