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办事方便了吗?定州“审批瘦身”探访
[河北新闻]10月8日,定州市政务服务中心服务大厅内,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为群众办理劳动就业事项。
今年,定州市大力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将审批事项由372项削减至70项。
那么,多项审批事项精简下放后,企业、群众办事方便了吗?为此,我们特地进行了走访。
哪些审批事项要精简取消?
9月27日,李鹏辉一大早就来到定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为企业办理厂房扩建项目的审批。按照项目审批“明白纸”上的提示,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所有材料递交上去,一个多小时事情就办妥了。“办理一个涉及住建、规划、消防、卫生等几个部门的审批项目,原来需要跑好多部门。现在一个门口进,很快就办完了,省时、省力、省心。”
去年6月,定州被省直管后,省里要求定州全面转变政府职能,做推进行政审批改革的先行先试区。就此,定州拉开了大规模精简审批事项的大幕。
定州市纪委综合办公室的于红杰,去年就参与了审批事项精简工作。经过一家一家收集资料,最后,全市46家单位上报了372项审批事项。
“没参与前,还真不知道竟然有这么多审批项目,有的简直匪夷所思。”于红杰介绍,像各种商业演出,要获得文广新局的“营业性演出团体审批”。文广新局给出的理由是,防范不健康演出行为。“难道你审批了他就不演(指不健康演出行为),不审批就演吗?”于红杰说,还有一些自相矛盾的“死循环审批”真让人头疼。例如,一个项目要立项,发改委要求先环评;但到了环保部门,则称要立了项才给环评。类似这些,都在精简、整顿、取消之列。
为真正精简审批项目,定州将372项审批事项归为几大类。一是取消类,没有法定依据的事项,或上级行政机关取消的项目,以及根据实际情况不需要再审批的事项,一律取消,共取消15类;二是合并类,对于不同法律、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其审批主体、内容、条件、程序相同或相似的进行合并,共将86项审批事项合并为了25项;三是转变类,不属于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的审批项目,以行政确认、备案管理等方式进行事后监管,共转变管理方式75项;四是暂停类,3年来业务量极少、原则上不超过10项的,改为暂停事项,共暂停119项。
“大量审批事项被精简,企业、群众办事的中间环节大大减少,也就节省了办事时间。”于红杰说。
下午2时,在政务大厅医保窗口,我们碰到了正在办理医保报销手续的杨立贤。他说,在这个窗口,他一次性就完成了所有证件查验、盖章审核等手续,总共用了不到半小时。政务服务大厅还设有银行,只要拿着卡就能取到钱了。“以前办这点事,得跑医院、医保中心、银行好几个单位,没有一两天办不成。”杨立贤说。
“代办制”真能让人少跑腿?
除了市级层面的政务服务中心,定州还在25个乡镇全部设立了便民服务站,92%的村建立了便民服务室。“乡镇设立便民服务站,最大的好处是群众办事好找人了。”开元镇宣传委员王素贤介绍,以前镇政府各个部门分散办公,有时一下乡,一些部门就锁门没人了,群众办事经常吃“闭门羹”。成立便民服务站集中办公后,各部门都设了窗口,周一到周五必须有人值班,保证群众办事能找到人。
为节省群众办事时间,定州还实行了“领办制”“代办制”。在市政务服务中心,涉及审批事项的部门,都要设立一个首席代表作为领办人。领办人要负责项目从审批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
在乡镇和农村两级便民服务网点,实行“代办制”。开元镇小油村村干部曹楠,是村里的代办员。她告诉我们,当村干部一年多来,她做得最多的事就是给老百姓代办各种事项,如领养老保险卡、办二胎证、补办各种证明等,一天跑两三趟镇便民服务站是常事。“现在村民要办个啥事,找到我就行了。”
方便群众办事能否更彻底?
随着越来越多审批权的精简、下放,群众办事比以前方便多了。但定州市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想方设法方便群众办事。
于红杰介绍,像目前定州暂停的审批项目,其中很多是有国家、省法律、法规依据的。即使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存在的必要,但作为一个县级市,没有取消的权力,只能实行“暂停”。
于红杰也坦言,现在基层各种软硬件设施还不太完善、配套,有些事项群众还得来市里办。以办结婚证为例,目前在定州,人们办结婚证还得到市民政部门。结婚办证权能下放到乡镇吗?肯定可以。但由于现在乡镇便民服务站还没有与市里联网,所以还暂时没有下放。
“除了补齐硬件设施‘短板’外,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也需要尽快提高。”于红杰说,省直管以来,定州承接了上级行政职权190多项,其中有一部分是定州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工作人员基本业务知识、审批流程不熟悉,也不便于群众办事。
定州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支雄伟说,现在他们正在抓紧做的有两件事,一是加快与有关部门协调,争取尽快使乡镇便民服务站与市政务服务中心联网;二是强化对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审批流程等方面的培训,彻底打通方便群众办事的“最后一公里”。
[河北新闻]20余年坚持不懈,他让铅酸蓄电池充电时间节省90%。从中俄联合军演到国庆阅兵,从上海世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