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失眠患者增多 专家提示需要对症下药
秋季失眠患者增多
[河北新闻]夏季睡眠不好是常有的事情,转眼秋高气爽的日子来了,王先生本以为自己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睡眠,可没想到依然失眠频频,偶尔入睡,频繁做梦也让他苦不堪言。来到河北医大一院精神科就诊,医生表示,王先生的失眠是由于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引发的。
“秋季落叶缤纷容易产生抑郁情绪,这时不少患者因焦虑、抑郁等问题容易引发失眠,因此,这个季节失眠患者增多。”王学义表示,失眠在临床上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或者睡眠质量的不满足并且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再入睡困难等。通常对精神状态或情绪的影响较严重,如疲乏、头昏脑涨、胃口不好、发脾气、无精打采、情绪低落、日间警觉性降低、注意力下降等,从而降低生活质量。在医院门诊中,失眠的多发人群一般有上班族(其中女性居多)、抑郁症患者、躯体疾病患者、慢性疼痛患者以及老年人。
治疗失眠要找对原因
“有一项有关中国6个城市人们睡眠情况的调查显示,普通成年人在一年内有过失眠的比例高达57%,其中53%的成年人失眠症状超过1年。”王学义分析,这项调查告诉我们失眠在成年人群中的高发生率并且持续时间长。一般失眠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时间超过30 min;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早醒;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多梦;总睡眠时间缩短,通常少于6小时;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失眠带来的负面影响常常让人们苦不堪言,它带来的困扰除了躯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认知功能反应能力下降之外,严重的也能造成免疫功能减退、诱发躯体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以及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甚至还有可能引发意外事故如生产、交通事故。这些危害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
“治疗失眠,首先需找出失眠的原因,大部分失眠患者与客观环境、生理、心理因素有关。”王学义表示,失眠主要由以下几种因素引起:1、社会心理因素。生活或工作的矛盾、困难挫折,如升学就业、人际关系、婚姻、恋爱、经济拮据、婆媳关系、亲人去世等,造成紧张焦虑、思虑过度,导致睡眠障碍。2、生理因素。吃的过饱、过饿或性兴奋。3、环境因素。嘈杂的环境、灯光太强、空气潮湿、室温太冷或太热、不舒适的床或床上拥挤。4、睡眠规律的紊乱。夜班和白班工作频繁变动、长期熬夜、旅途时差变化不适应等。5、躯体疾病。如胃病、呼吸道疾病、哮喘、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全身关节疼痛、皮肤瘙痒、疼痛等都可能引发失眠。6、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神经衰弱、焦虑症、强迫症等。7、重大精神创伤。意外事件发生如突然亲人亡故等。8、药物和兴奋剂。服用咖啡、浓茶、饮酒、不合理地应用安眠药、药物依赖和戒断反应等都可引起失眠。
“面对失眠,人们通常选择药物治疗,如服用安眠药等安定类药物促使睡眠,其实除了药物,还有非药物治疗,比如通过心理、生理或者生活规律上的调整也能形成良好的睡眠。”王学义说。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调整睡眠
王学义提醒大家,想要形成良好的睡眠,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调整睡眠:
调整生活状态,制定健康规律的生活作息。要求自己每天准时起床(包括节假日),睡在床上的时间不要超过睡眠障碍以前的时间;避免服用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的食物和药物(如咖啡、浓茶、烟酒等);白天不午睡,起床后进行体育锻炼;入睡前不阅读带刺激性的书报杂志,入睡前温水淋浴;按时进食,晚餐不宜过饱,入睡前做放松活动,如按摩、推拿、静坐、气功等。还有可以将卧室的环境布置得舒适一些,避免强光、噪音,温度适宜(18-24摄氏度)。
调整心态,顺其自然。因为失眠,很多人产生了恐怖,当夜晚来临时,总是考虑如何尽快入睡,同时害怕失眠,造成内心冲突,虽然想尽各种不同的方法企图预防失眠,但越是想尽快入睡,却越难以入睡,使内心的冲突进一步强化,因而更加焦虑烦躁,痛苦不堪,结果形成“越想睡觉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想睡觉”的恶性循环。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一种办法是顺其自然,不要强迫自己入睡,采取能睡多少就睡多少的态度,听其睡眠的自然来临,在这种心态下,反而在不知不觉中较快入睡了。
选择药物治疗,还需全面考虑。在选择药物治疗前,要找出导致失眠的原因。个体生理因素:如躯体疾病、脑动脉硬化、糖尿病等。个体心理因素:心理应激反应、神经症性障碍、情绪障碍等;外界环境,冷热、嘈杂声音等。在解决上述因素的基础上,再对症治疗失眠问题。尤其采用药物治疗时,一定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药物成瘾或药物副作用。按照上述心理治疗加生物治疗的方法,失眠的治疗才能完全彻底,早日康复。
睡眠是人类的一种生理反应,人的生命中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只有保证了充足的睡眠,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