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调整为石家庄注入新动力
[河北新闻]“在桥东工作十几年了,现在要走了,想着留个纪念。”小赵一边说着,一边帮同事们在位于长征街 48号的桥东区政府门前拍照留念。昨日,石家庄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动员大会召开,会上公布《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北省调整石家庄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也揭开了石家庄市行政区划调整的面纱。伴随石家庄人60多年的“桥东区”撤销,分别划入长安区和桥西区,而藁城市、鹿泉市、栾城县划入市区,无论对于小赵还是他就职的单位,甚至于整个石家庄市,都是一次不小的变革。
即将消失的桥东区
从地图上看,桥东区位于省会市区中心位置,沿京广铁路分布,呈狭长条状贯通市区南北。北接太平河、正定,南临栾城;西边靠着桥西、新华,东边接壤长安、裕华。
桥东区不仅仅是地域上的中心,在历史文化层面,桥东区为石家庄的发源地。桥东区成立于1956年,因地处京广铁路以东而得名。原为获鹿、正定两县辖地,1925年以后,随着石门市的逐步发展而建立。因地处铁路大石桥以东,最初统称“桥东”,属公安第二分局管辖;1938年,市内分为12个区,这里属九、十、十一、十二区;1941年全市改为六个区,这里属二区和六区的一部分;1947年12月26日全市改为八个区,这里属三、四区;1955年第三区改为东华区,第四区改称和平区;1956年东华、和平两区合并,正式命名为桥东区沿用至今(1958年10月实现城市公社化后曾一度建立桥东人民公社,管委会和区人委为一套机构两个牌子)。“市中心”曾经是桥东区的骄傲,但是也给桥东区带来了诸多问题,狭长的区域发展空间不足,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巨大,商业中心过于集中在中山路附近,而南北两端发展速度缓慢。曾经依靠火车站发展壮大起来的南三条因为火车站的搬迁,面临转型。这一切都酝酿着一场巨大的变革。
区划调整势在必行
“从全市来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石家庄市现有的行政区划与建设大省省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与省会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应有的地位作用不相适应。”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表示,石家庄市主城区规模较小、发展空间不足、布局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一环以内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27万人,二环至一环区域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万人,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会城市之一。由此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城市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百姓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用地受到限制,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因此,调整行政区划问题,被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孙瑞彬强调,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国家的规定,实施县级行政区划调整时,必须要做“减法”,减少1—2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考虑到桥东区空间布局南北细长、东西狭窄的特殊性,经各方反复研究讨论,决定取消桥东区的行政区划。同时,省会周边的鹿泉市、藁城市、栾城县,与主城区地缘相近,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的融合度越来越高,已经具备了融入主城区的基础,撤县建区条件已经成熟,符合省会实际。
区划调整给省会带来“新动力”
“虽然近年来省会城市建设发展取得巨大成绩,但与先进城市相比,与建设大省省会要求相比,与省会城市应有的功能作用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孙瑞彬指出,石家庄的城市的框架没有拉开,市区面积大大低于郑州、沈阳等省会城市,城市发展受到空间不足的制约,一些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和功能性设施难以摆放,影响了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的功能、品位和形象。通过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可以极大地拉开城市框架,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省会城市功能。
行政区划调整后,藁城、鹿泉、栾城三个县市转为了区的建制,市辖区面积由469平方公里扩大到了2206平方公里,增加了1700多平方公里,这将有利于在更大范围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有效破解土地“瓶颈”对工业化、城镇化的制约。
孙瑞彬指出,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后,不但可以减少市带县的数量,而且石家庄市核心区的经济总量将由1092.1亿元增加到2064.4亿元,翻了近一番;财政收入将由295.3亿元增加到393.5亿元,增加近100亿元。主城区的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资源整合和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发展优势将更加凸显。
同时,行政区划调整后,可以依托主城区较强的经济实力和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较大幅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新成立的藁城区、鹿泉区、栾城区将按照石家庄市辖区标准,对干部群众的福利待遇和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进行调整。行政区划调整后,藁城区、鹿泉区、栾城区的在职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的津补贴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百姓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也有明显提高。
石家庄市区面积增加1700多平方公里,财政收入增加近百亿藁城区、鹿泉区、栾城区在职干部、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