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青(左一)一家三口和父母合影,五人中有四位老师。
[河北新闻]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秦青老师。她的外祖父杨耀华从民国时期开始躬行师道、教书育人,潜移默化影响了后代很多人。秦青的父母亲、二姨、舅妈、丈夫也都从事教育工作,是教育部门认证的“教育世家”。这一大家三代七口人,诚朴励学、乐业善教,桃李满天下。
外祖父杨耀华:对学生特别亲,对自家孩子严格
七十年前,天津市北辰区王秦庄,有一位被大家称作“杨先生”的小学老师杨耀华。他儒雅利索,清清爽爽,深受村民爱戴。解放后杨先生留任教职,一直到1971年离休。杨先生被村里人传说至今的趣事要数“代写书信”了。那时刚解放,全国搞文化扫盲。杨先生创作了小话剧《代写书信》,亲自带着十来岁的三女儿和四女儿上台演出,杨先生扮演一个代写书信的先生,为不识字的军属(三女儿扮演)和孩子(四女儿扮演)读信,代她们复信。这出小戏对村里人影响很大,推动了扫盲运动的开展,村里调皮的孩子看到杨先生就模仿他,拉着长音高喊:“代写书信!”
杨先生一生勤勉授课,对待学生特别亲。当时用戒尺管教学生是一般老师常用的方法,他也有一把戒尺,但从没用过。有一次,一个学生没有完成作业,被杨先生叫到台前来惩戒,他很生气地拿起戒尺,命令学生伸出手来。学生战战兢兢地伸出手准备挨打,杨先生举起尺子却又放下,生气地说:“这么脏,洗手去!”等学生洗手回来也就不打了。
对于自家孩子,杨先生反倒特别严格,要求他们“抱朴守正,修身立品”、“勤学慎思,明辨笃行”。杨先生的言传身教,给孩子们做出极好的榜样。
母亲杨宝芳:和学生亲如母子
秦青的母亲杨宝芳,是杨先生的四女儿,1961年毕业于天津幼师,先在王秦庄小学教书,后调到石家庄市南马路小学任教,直到1994年退休,做了三十多年的班主任,桃李满天下。杨宝芳谨遵父训,对学生关怀备至,和学生亲如母子。一天,一个男生跑到杨宝芳面前说不敢回家了,这不是她教的班的学生。杨宝芳一问,原来这个男生太调皮,从窗户上跳下来的时候,划破了裤子,不敢回家,吓得来找杨宝芳,因为他经常看到杨宝芳在课间带学生一起做游戏,喜欢杨宝芳对学生的好。杨宝芳就为他缝好了裤子,送他回家,告诉家长不要打骂孩子。
杨宝芳看重荣誉,一大摞的校级区级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的证书是她的骄傲。她退休后仍然热心社区工作,为邻里互助尽力,是个社区名人。杨宝芳的丈夫秦秉直是一名干警,1981年转任警察学校教官,他多才多艺,深受学生欢迎,退休前把凝聚全部心血的教案都留给了后面教这门课的老师,令大家感动不已。
秦青: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1985年我国的第一个教师节前夕,秦青站到了讲台上,从外祖父算起,她是这个家庭的第三代教师了。秦青铭记“教书育人,不能误人子弟”的家训,这是她刚刚考上大学时外祖父家信上对她的殷切希望。秦青从普通高中到职教中心,再到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从教将近三十年,一直在第一线做恪尽职守的教师。
秦青的人生信条是“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她喜欢微笑,用润物无声的爱感染学生。2010年暑假,刚刚经受丧父之痛的她主动请缨投入到班主任和教学工作中,带领一个班的同学在两年半中,获得了学校各种奖项。她也因此成为学校“十佳班主任”、“十佳科研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秦青的丈夫杜同相是十八中的老师,目前从事教育管理工作。
这一大家三代七口人是教师,享受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也为祖国培养出无数的新人。用秦青的话来说,“幸福了他人,也幸福了自己”,教师工作的魅力就在于此吧。
秦青(左一)一家三口和父母合影,五人中有四位老师。 [河北新闻]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秦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