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长安区南村镇侯帐村东北的滹沱河北岸,曾经,那里黄沙漫漫,寸草不生;现在,已然是杨树成林绿意盎然,红色的桑葚让人垂涎欲滴。短短5年,不毛之地缘何变成了“城市绿洲”?答案是:秦立华。从2009年到现在,他自掏腰包700多万元,平沙坑、置换土,打水井、铺“滴灌”,种杨树、栽桑树,终于让千亩黄沙重披新绿。
曾经的沙滩地变成荒漠,让他心疼
“我有这个想法,其实挺偶然的。”昨天,谈及改造荒滩的初衷,44岁的秦立华打开了话匣子。
在滹沱河北岸,侯帐村村民都有自己的土地。由于是沙土地,土壤贫瘠,村民们以种植红薯和花生为主。“它们比较耐旱,一年一季。”秦立华说,种好后,村民便不再进行管理,而是任其自由生长。“如果老天爷给力,下雨多,就能多收点儿,下雨少,就收得少,反正也不指望着它们吃饭。”秦立华说,1996年的那场洪水,让村民放弃了种植的希望,“大家都不愿意费那个劲儿了。”后来,有人开始非法采沙,荒滩变得千疮百孔,几乎寸草不生。
2008年,秦立华到村北侧的一家企业考察,路过村里曾经的沙滩地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无比心疼:“看上去就是一片荒漠,大沙坑一个连一个,每个都二三十米深,面积得有二十多亩。”当时,秦立华就想,一定要把这里恢复成小时候自己印象中的那样:有清水玩耍,有树木乘凉,有鲜花观赏。
丢下生意要治沙,母亲说他“疯了”
回到家,秦立华就把想法告诉了家人。不出他所料,全是反对之声。
当时的情景,秦立华至今仍觉得历历在目。“老母亲首先第一个反对。”秦立华说,母亲说他“疯了”,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偏要去弄什么大沙滩,以为那是闹着玩的啊?母亲的话音刚落,爱人就接上了茬。“她说我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秦立华笑着说,面对家人的反对,他没有辩解。“我知道她们是为我好。”秦立华说,可是,自己认准的事情,又岂是那么容易更改的?
其实,不光是家人,为了这件事,朋友也没少劝他。然而,无论大家多么苦口婆心,秦立华仍然不为所动。
“你为什么就那么执着呢?”秦立华说,自己当时有两个想法,一是让周围的环境更好,二是圆自己的梦。秦立华告诉记者,他的梦就是让荒滩重新“披绿”。
于是,秦立华不顾家人和朋友的极力反对,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改造荒滩的浩大工程中去。
一个月扔进去30万元没看出啥效果
做好资金、人力、物力等准备工作后,2009年10月,秦立华朝着理想迈出了第一步。
“首先要做的就是把非法采沙遗留的大沙坑填平。”秦立华说,当时,四个推土机、三个铲车一起工作,“坑太大了,那么多车干一天,根本看不出什么效果,就好像人家偷懒似的。”秦立华笑着说,其实他自己心里明白,这些机器每天至少工作8个小时以上,工人也非常辛苦。
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秦立华笑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七辆车每天需要两吨柴油,大概12000多元,一个月就是30多万元,而且成效非常不明显。望着钱像流水一样从自己腰包里流走,秦立华感觉这就是个“无底洞”,他有些坐不住了,甚至打起了退堂鼓,“当时就想要不算了吧?可是,自己的理想还没实现,我挺不甘心的。”秦立华说,所以他决定,这项工程必须继续,“即使硬着头皮也得上。”
四个月又过去了,秦立华的付出终于有了些许回报:平整了近200亩荒滩,打了三眼井。可是,在这100多天里,秦立华每天早上5时许离开家门,或者到荒滩查看工程进度,或者向专家请教今后的发展方向,直到晚上10时左右才能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