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邯郸市林业局获悉,2019年该市持续开展国土绿化攻坚,重点实施了荒山生态修复、城区周边和村庄绿化、廊道绿化等工程,全年共完成营造林面积102.99万亩,占省定任务的130.4%,创历史新高。
把造林绿化作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邯郸市加强谋划调度、督导考核,扎实推进“绿美邯郸”攻坚行动,加大对大户造林、企业造林及合作造林的财政扶持,完善“政府引导、全民参与、义务共担、绿效共享”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激发了社会造林绿化积极性。
突出重点,全力增绿
山区绿化修复生态。西部山区以太行山绿化为重点,在中山浅山区,结合国家、省太行山绿化项目,以人工造林为主,构建以侧柏、黄栌、山杏等为主的生态防护林体系,以核桃、花椒等特色经济林为主的经济防护林体系,实施栽种、管护、抚育一体化运行。在深远山区,采取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相结合方式修复生态,提高造林成效。
城区周边和村庄绿化扩量提质。加快邯西生态示范区建设,完成造林绿化面积4.5万亩,重点打造康湖生态文明示范区景观绿化,高标准实施第七期市级义务植树基地、东山片区等景观节点建设,推进丛台区大磨山等规模化造林,在永年区佛山、丛台区成语小镇和古石龙景区周边打造生态旅游景观。提升城区周边绿化,在县(市、区)建成区周边发展城郊植物园、森林公园、观光采摘园,打造了复兴区沁河郊野公园、肥乡区凤湖湿地公园等示范工程,既增加绿量,又拓展了城镇居民休闲空间。村庄绿化美化坚持能绿尽绿、突出特色,对环村周边、街道、庭院、坑塘、空闲地进行绿化,打造成片连线组团的村庄绿化格局,共完成2130个重点村庄绿化任务。2019年58个乡村入选省级森林乡村,数量全省居首。
提升廊道绿化美化水平。按照“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每侧不低于100米景观林带,沿线每侧1000米宜林荒山荒地全部绿化;国省干线公路和普通铁路每侧不低于80米景观林带,沿线每侧500米宜林荒山荒地全部绿化”的标准,对全市境内所有高铁、高速、国省县道等主要干道进行高标准补植补造和增绿造景,完成了大广高速、青兰高速邯郸段及邯大高速两侧林带更新补植、拓宽改造任务。加强环城林建设,平原区500米、山地丘陵区1000米范围内宜林荒山荒地全部绿化,完成造林绿化面积6万亩,高标准打造了武安市太行高速两侧林带及荒山绿化、邱县环城绿化、肥乡区团结渠景观绿化工程等亮点工程。推进河渠绿化,滏阳河沿线完成造林绿化2.5万亩,通过规划建设精品节点,将滏阳河建成风景秀丽、层次多样的生态景观绿廊。
国有林场绿化提质。结合林场立地条件,科学规划,选好树种,保持核心生态区长期稳定。发展珍贵用材树种,积极培育大径级林木,提升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质量,建设综合生态基地。部分面积用于发展保障性苗圃和经济林,保障林场收入来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壮大林业经济。把造林绿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林业经济相结合,实现了兴林与富民有机统一,2019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60.8亿元。加快发展经济林,新发展经济林14885亩,提质增效面积1.5万亩。培育林下种植养殖基地11.4万亩,发展花卉、观赏苗木面积分别达8.7万亩、6.5万亩,成为助农增收新亮点。
强化保障,多措护绿
科学规划。严格按照“绿美邯郸”行动方案统筹规划,确保所有任务落实到具体地块。该市高标准推进省园博园、邯西生态文明示范区两大核心任务,打造具有国家级标准的精品和亮点。各县(市、区)立足本域特点,全力抓好重点景观节点打造。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名优树种,优化树种结构,在重点区域栽植大苗、常绿树,尽快形成森林景观。
创新机制。创新造林机制,引进龙头企业,3至5年内政府给予企业优惠政策,待产生收益后交由大户自主经营。创新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林业碳汇开发和交易模式,结合中国绿化基金会公益植树造林项目,对全市公益植树项目进行摸底。武安市、涉县分别规划了1万亩蚂蚁森林项目。支持家庭林场、合作社、企业等新型造林主体承包荒山荒地开展造林绿化,达到造林质量标准和一定规模的,按相应工程标准予以补贴。
加强管护。组织市县两级专家技术人员结对帮扶指导企业、农户,及时做好培土、除草、浇水、施肥等养护工作,严把种苗、树坑、浇水、封堆4个关键环节,做到“不合格苗木不栽植、不达标工程不验收”,提高栽植成活率。
保障森林安全。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落实巡查防护、隐患排查、火源管控、检查督导等措施,共排查整改火灾隐患237个,查处各类野外违法用火案件160余起,全年未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对美国白蛾等林业主要病虫害开展了地面和飞机防治等综合防控措施,在魏县、馆陶县等实施飞防面积35万余亩,有效控制了有害生物传播。
来源:河北日报 记者 刘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