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全面升级 农村全面进步 农民全面发展
邯郸“三农”果实丰
邯郸素有“北方粮仓”“冀南棉海”“京津菜园”的美誉,耕地面积995万亩,是全国5个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试点市(地)之一,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生产核心区、全国主要的棉花、禽蛋、蔬菜生产基地。
邯郸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新时代全面建设富强邯郸美丽邯郸提供有力支撑。
粮丰仓实 特优特色特产美名传
寒冬时节,博远农业园区蔬菜大棚内,农户们却忙得满头大汗,除了常见的草莓、黄瓜等,吸引我们眼球的是红色、黄色、青色、紫色等颜色各异的小西红柿,棚内香菜、菠菜、韭菜、油麦等十多个品种的盆栽蔬菜格外引人注意。正在打理“盆栽田七”的种菜“好手” 许安民咧嘴笑道:“别小看这一盆田七,市场价十块钱一斤,一盆能卖到五十块,买到家里,现吃现摘,吃得新鲜还绿色健康”。
“永年蔬菜播种面积达19万亩,年产鲜菜87万吨,产值19亿元,产品销往国内外。蔬菜之乡的发展也是邯郸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凤娥介绍。经过多年培育,邯郸市初步形成了中东部优质粮食、西部优质杂粮和中药材、东南部优质花生、东北部优质高效棉花、中东部特色高端优质蔬菜的产业布局。
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了鸡泽辣椒、涉县核桃等2个国家级特优区和武安小米、馆陶黄瓜、永年大蒜、曲周蔬菜育苗、涉县柴胡、魏县鸭梨、邱县红薯、成安草莓、馆陶艾草、曲周小米等12个省级特优区。培育了大名花生、鸡泽辣椒、成安草莓、肥乡园葱等14个中国特色之乡和12个河北特产之乡,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达到78个。全市各类特色产业面积达到241万亩,比上年增加23万亩。
“今年,全市粮食总产连续8年达到100亿斤以上!”陈凤娥说,今年邯郸小麦平均亩产449.2公斤,总产达245万吨,单产、总产位居全省第一;玉米平均亩产494.4公斤、总产达267.8万吨;蔬菜播种面积31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210万亩,总产1338万吨;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50万吨、95万吨和16.5万吨,水产品产量为2.55万吨。目前,全市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小麦528万亩、玉米479万亩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棉花60万亩划定任务,建成高标准农田524.76万亩。
科技兴农 培养新型农民打造美丽乡村
近年来,邯郸市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普及农业技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持续发展的同时,乡村面貌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自2017年起,该局组织中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一对一开展科技帮扶服务,每月到村授课3—5次;开办 “农业大讲堂” ,开展“知识大赛”,同时聘请科研院所专家和种田能手,面对面地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难题。自2014年全市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5245人,每年培训均在十万人次以上。建立小麦(玉米)、棉花、生猪、蛋鸡、杂粮杂豆、中药材、蔬菜、淡水鱼、食用菌九个创新试验站,进行了食用菌标准化栽培、棉花全程微喷灌技术、蛋鸡粪污处理技术等技术示范,引进示范农大601、绿岛5号、水果黄瓜等一批新品种;深入开展9个创新驿站建设,产业涵盖甘薯、中药材、谷子、玉米、小麦、家禽、特色蔬菜、草莓、冷水鱼等。到2020年,争取每个农业县建设1个创新驿站。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市有邯郸经开区华裕、鸡泽湘君府、曲周晨光生物、中道牧业和中国农大试验站等5家涉农院士工作站,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9.5%,年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300余万亩。
全市创建国家、省级休闲农业星级企业8家、河北省休闲农业精品品牌5家,打造12个都市农业示范区,形成半小时都市近郊休闲农业发展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邯郸市农业农村局副调研员高荣军告诉记者,全市通过新农村、新民居、美丽乡村建设等系列工程,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全市累计建设310个省级美丽乡村,3个村庄入选“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实现了所有的行政村光纤、4G信号全覆盖,巩固提升饮水安全30.2万人。今年邯郸实施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庄清洁、村街硬化、村庄绿化、美化亮化、美丽庭院创建、村庄规划编制等10个专项行动。目前全市改造各类无害化卫生厕所30.0142万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累计达到1000个,新建设污水集中收集或分散式处理设施的村655个,生活污水管控村庄累计达到1975个;所有村庄全面完成清洁任务,新建或扩建填埋场1座、完成全域由专业化公司负责日常保洁的县4个;完成964个村巷道硬化、610个村穿村公路硬化;新增村庄绿化面积67164亩;创建美丽庭院50.8万个,6个全域示范县已完成省市验收。
动力十足 农村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目前,邯郸市建成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7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96家,总量全省第一;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21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9.1%,涉农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7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龙头企业超过80家;五得利面粉、晨光色素产销量世界第一。全市拥有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5个、市级37个、县级80个,全市园区辐射带动农民145万人,园区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市农民人均收入30%以上。中国农大在曲周县设立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鸡泽县、邱县、魏县列入全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单位。
作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单位,邯郸市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实现县级全覆盖,发展规模经营主体9484家。农村承包地总计流转面积299.91万亩,流转率达到34%。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累计达到3004个,占比达到55.8%。各类大棚、中小棚、温室等农业设施200余万亩,全省第一。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022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以上。成安、磁县被评为全国“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邯郸市制定了《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着力构建“一核引领、四区联动”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到2025年,全市粮食、蔬菜瓜果、肉、蛋总产分别达到525万吨、660万吨、57万吨、96万吨。绿色产品300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77%,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达到98%。
“邯郸将重点扶强壮大九大优势产业,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春波表示,2025年,优质粮食产业发展优质强筋小麦120万亩、黑小麦5万亩、富硒小麦6万亩、优质谷子50万亩;高端蔬菜产业建设冀中南100万亩特色优势产区,建设华北最大蔬菜育苗基地;高效棉花产业,在东北部集中高效种植模式80万亩;优质花生产业种植面积扩大到57万亩,其中高油酸花生35万亩;加快“冀南太行药谷”建设,带动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40万亩;建设食用菌四大优势产区,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产业联合体;巩固发展以武安、峰峰、磁县、肥乡等生猪优势产区;巩固发展以永年、馆陶、曲周等蛋鸡优势产区。推广农大节粮型蛋鸡品种,在山区和林地发展柴鸡养殖;推进邯郸市康诺食品有限公司日加工300吨乳制品技改项目建设。做好大名县引进君乐宝企业工作,建设高产奶牛群,促进邯郸奶业提档升级。